海运,将这些东西,卖到更远的地方。
煤矿,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只要有条件,都会开采。
可是简单的开采利用,跟张异形成的这套产业链完全不同。
“其实这附近的州府,也已经用上了咱们的蜂窝煤,这东西看似比柴火贵一些,但燃烧效率更好,算下来还便宜……
只是目前损耗,物流成本依然是个问题,没有足够的量,暂时压不下来!
不过我相信,按照这个方法执行下去,最多三五年,咱们能看到成果……”
张异给朱标描绘着自己的规划,他选择山东而不是山西,物流成本就是最重要的考量。
大明一旦开启大航海,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输出商品。
明朝的茶叶,瓷器,布料,放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是降维打击的。
但张异觉得不够,各种附加价值高的工业品,也可以成为更加廉价的商品。
茶叶之类的奢侈品,只能影响一个地方的上层。
而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工业品,才是控制一个地方国家经济的根本。
东南亚这些地方,大明未必要每个都变成自己的国土,但经济上的影响,文化上的影响。
让他们成为大明经济的一个部分,才是牢牢控制住这些地方的关键。
朱标见他越聊越远,不有莞尔一笑。
青衣宰相!
他在政治上的手段也许稚嫩,但于家国而言,自己这位张家弟弟的本事,完全对得起宰相的称号。
只是他也郁闷,张异对父皇始终存在一丝不信任。
这也导致了他并不想完全在父皇手下,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宰相。
有才而不愿意报效朝廷,是朱元璋的心结。
他目前能能做的,就是居中调节,让父皇与他,总不至于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了,你说的经济学,让本宫想起另外一件事!
就是关于父皇准备发行纸币的事……”
张异闻言一愣,但旋即明白朱元璋的意思。
大明宝钞其实早就应该提前几年出现,但张异的影响和日本白银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明货币稀缺的问题。
老朱发行的这个货币,张异客知道它的影响力。
简而言之,就是灾难现场。
说白了,古人的皇帝,能懂经济学的没几个,而且身为家天下的皇帝,能够忍得住不用货币收割天下人的也没几个。
金融就是一把无形的利刃,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制力,也会成为迷惑君王心神的魔刀。
老朱到朱棣,大明宝钞的信用属于雪崩的级别。
张异低下头,想了一下,说:
“纸币的发行,其实本质就是发行政府的信用。
如果陛下言而无信,恐怕会失寒了天下人的心……”
言而无信?
朱标闻言愣住,张异这是想要说什么吗?
张异没有废话,他将关于经济学,纸币的发行,还有通货膨胀的知识,灌输给朱标。
“通货膨胀,实际上就是货币的供给大于它的实际需求,而导致的灾难,这种情况,其实就是等于皇帝在利用自己的铸币权去收割天下人。
这种做法,看似很爽,但其实用的是帝国的经济主权去交换,饮鸩止渴罢了……”
关于货币,货物,市场供给……
张异努力回想自己学到的关于红光经济学的内容。
他并非经济学的专家,可仅仅是给统治者,或者说未来的统治者一点警戒,也是可以的。
朱标越听脸色越凝重,原来货币竟然会有如此大的权柄?
“你是不是意有所指?”
张异的暗示,朱标其实早就有错觉察。
“能够控制住发币的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陛下……”
他将他说经历的那段时空中的朱元璋和朱棣的事情说出去,朱标低头沉思了好久。
纸币,发币权。
这个权力得到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不过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
不懂得克制,帝王等于空有一把神兵,却自己糟蹋成破铜烂铁。
可是如果纸币又是社会生产发展之后,必然会出现的东西。
金银等贵金属,随着贸易的发展,会逐渐跟不上,纸币是必然会出现的。
事实上,从交子开始,其实纸币已经出现了雏形。
张异经常用的户部官钞,或者民间一些大钱庄的银票,大抵也是如此。
可是朝廷的大明宝钞,信用会如何?
终归还是要看帝王的水平。
“你的意思是,用金银锚定纸币……?”
“嗯!
纸币的本质就是信用,可是信用不是空口无凭!
没有锚定物,百姓凭什么相信朝廷发的那张纸能买东西?
用发币收割百姓,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