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血案的背后,皇帝挖角(3 / 5)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还是江郎的死……”

    张异看到奏报之后,出声询问。

    这件事发生了有一段日子了,因为皇帝不问,张异也故作不知。

    不过他登报悬赏,确实也是威力惊人。

    许多真真假假的消息,都被汇总到报社这边。

    报社本来就和锦衣卫有业务往来,张异随手将消息给了锦衣卫。

    也是因为这个动作还真的发现了,原本许多忽略的细节。

    “弩……”

    张异从这份密奏中,看到了关于弩箭的情报。

    他倒吸一口气,江郎的死,果然有问题。

    随着大明火器的逐渐普及,弩这种兵器,重要性越发小了。

    可是,这依然改变不了,手弩只有军人才能配备的事实。

    弓,百姓可以有。

    但藏弩跟造反差不多。

    “陛下是觉得,大概率是军人动的手?”

    张异抬起头,他自己也被这个猜测吓了一跳。

    洪武年间的军人,可不是后世军纪废弛的样子。

    如果真有军人袭击了江郎他们,也难怪江郎有锦衣卫保护,依然死于非命。

    “没错!”

    确认了心中的怀疑,张异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如果是有军人插手,那表示江郎说的事很可能是真的……

    但这件事的性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改变。

    江郎去查的,不过是一个贪腐案件。

    而从他被杀开始,到有地方军人牵扯其中,这已经远远不是一个贪腐案件能形容。

    “也多亏了你想出登报悬赏这一招,朕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这也是朱元璋特意将张异叫过来的原因,若是没有那一百两银子,绝不会有百姓铤而走险。

    华夏是个乡贤社会,地方上许多事,都是被严格把控的。

    士绅掌握了信息渠道,外人,哪怕是朝廷的人下来走访,本质上也是外人。

    想要从百姓身上挖到有用的信息,很难很难。

    可是报纸的出现,多少能创造奇迹……

    张异笑了笑,后世许多用烂了的方法,放在这个时代却属于非常好用的新东西。

    一百两银子和来自朝廷的保证对方安全的手段。

    足以让百姓铤而走险。

    张异是真给钱,也负责将举报有用信息的人迁移,离开原地。

    而也是因为如此,后续还有更多的补充消息,汇聚到朝廷这边来。

    锦衣卫根据朝廷汇总到的信息,已经开始查附近的卫所军。

    一个小小的江郎案,不知道会牵扯多少人?

    张异有种感觉,这个案子发展下去,恐怕能列为洪武大案之一了。

    这件事可怕的地方在于文官和武将的联合的严重性,在老朱心中已经达到了造反的级别。

    他朱元璋为什么敢在文官集团怨气冲天的时候,依然推动改革?

    凭的就是徐达,常遇春还有千千万万大明将士,才是老朱真正的依仗。

    可如果文官染指兵权,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张异,朕想另起一份报纸,你看如何?”

    朱元璋就这个问题询问张异。

    张异一愣,但很快就明白了。

    虽然日月时报的性质其实本质上也是官媒,可毕竟还是有所不同。

    老朱从他这里看到了纸媒的潜力,相信他应该很早之前就有这个想法。

    只是报纸的运作逻辑,朱元璋没有搞清楚。

    他这些年一直在学习如何运营报纸,大概率是觉得已经差不多了。

    张异闻言笑道:

    “理当如此!

    日月时报毕竟是民营报纸,虽然有时候也会转发一些官方的消息!

    可论覆盖面,肯定不如朝廷办的报纸好!

    不过陛下可想好了,如果您办官媒,交给谁运营?”

    朝廷的管理单位,自然就是文官集团。

    可老朱办报纸,就是为了绕开这些人,他自然不可能将报纸的运营权力交给其他人。

    那报社的运转,肯定不能死文官集团的人。

    人才从哪来?

    张异其实心知肚明,在朱元璋询问自己的时候,他就知道老朱想找他挖角。

    张异手中有成熟的编辑团队,许多人拿来就能用。

    但这么做,看着有点不太地道,所以朱元璋要探他口风。

    他估摸着,本来朱元璋会晚点跟自己说,但江郎一案,让他看到了媒体还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

    所以老朱等不住了,他必须设置朝廷自己的官媒。

    这件事对张异有没有影响?

    其实没有,虽然老朱心里担心他有想法,但朱元璋却不知道,张异从日月时报问世开始,他就做好了老朱抢生意的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