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释经权之争,孔讷的大字报(二合一)(2 / 5)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了一下事情的大概,明白了如今压在他身上的压力。

    将日本国王押回应天,老朱的这场国祭,是祭奠这些年被倭寇杀死,或者因为抗倭战死的百姓和将士。

    这是一场振兴国威,也是安抚百姓的政治大秀。

    尝到引导舆论甜头的朱元璋,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凝聚民心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场国祭重要,张异这个主祭之人,才有争议。

    老朱隐约想借这次机会,落实张异的国师的名分。

    可,文官集团又如何肯轻易同意?

    这越是朱标头疼之下,胡言乱语的原因之一。

    “另外,关于这位日本国王的处置,咱们内部也有争吵……”

    ……

    张异闻言一愣,关于天皇的处置,还有什么异议?

    朱标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来龙去脉。

    小日子在这两年不好过,当大明远征的时候,他们本来还觉得没有什么?

    这些年,只有小日子的浪人朝着周围输出倭寇,谁见过华夏给日本输出过战争。

    加上百年前的神风庇佑,小日子的国王一开始收到来自日本倭寇从海上传回来的消息,还十分不屑。

    可大明的船坚炮利,很快给这些人上了一课。

    大海上,日本那些小舢板,还有他们养的海盗,基本上是飞速溃败。

    等到常遇春带着陆军登陆,那些人见到大明不过一万多的军队,又喊出要将这些人屠杀的口号。

    只是,曾经的大名第一猛将,如今转型指挥的常遇春,很快交出他转型后的第一份答案。

    他带着一万多的大明军队,开始了自己的虐菜之旅。

    灭了南朝之后,北朝天皇才彻底慌了。

    他们一边抵抗,一边派人求饶,只是常遇春早就领会老朱的心思,压根不给机会。

    这些人没办法,只能通过海上的力量,前往大明求饶。

    天皇递上国书,要称臣。

    可是,他们遇上了老朱,这个压根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自然不会同意。

    此时,关于东方战场,朝中就开始出现杂音。

    以杨载为代表的一批人,说起日本和中原的关系,主张大明见好就收,接受日本的归降,重新回到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

    而朝廷的天兵,自然要退出来。

    老朱哪能接受这样的后果?还直接训斥了杨载。

    只是,这种意见,其实在大明一直很有市场。

    就算是如今日本国王被擒,百官也依然主张放他回去。

    “放屁!”

    张异少见的失态,忍不住破口大骂。

    战争都进行到这份上了,哪有什么放他回去的道理。

    比起朱元璋,朱标乃至大明所有人,他比任何人都痛恨小日子。

    只有经历过华夏那百年屈辱,知道华夏因此承受多少苦难的人,才会体会到张异的心情。

    大明的人体会不到,但张异依然认为老朱不应该放弃。

    所谓的天朝上国的观念,该丢进垃圾桶了。

    朝贡体系,不过是中土王朝因为无力管理更远方的国土,设置出来的一套备用体系。

    如今大明的军舰都怼到别人家脸上了,还退出来?

    那不是放屁吗?

    当然,张异也明白文官集团那些人是怎么想的?

    无非就是中土王朝的格局,王道之类的理念。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这些源自于农耕文明的思想,开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张异也第一次在现实中感受到,两个利益集团思想的碰撞。

    没错,当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朝廷的精英阶层,不可避免,会出现两种声音。

    以后随着海外资源朝着大明汇聚,这种生产关系带来的改变,只会让许多人更加无所适从。

    张异深吸一口气,他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如果换成别的皇帝,他还担心老朱沽名钓誉,可他是朱元璋,论不要皮脸,他估计比自己还厉害。

    “所以,陛下没有同意?”

    “那是自然!”

    朱标想都不想,直接回答张异:

    “他们不知道大航海背后的意义,可父皇如何不知?

    可新旧两代观念的碰撞,使得如今的朝局,极为混乱!

    本宫也有些忧心,父皇能不能压得住……”

    这才是朱标为什么忍不住说出自己跟徐家丫头完婚,能缓和矛盾之类的话。

    其实是因为他自己心里烦躁。

    张异默然,细细思索。

    他才明白在他流放北京的三年,朱元璋承受了什么样的压力?

    士大夫集团从董仲舒开始,早就根深蒂固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流水的皇帝,铁打的读书人。

    如果放在一人,一时。

    皇权压制相权,皇帝杀戮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