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将领提拔上来的人。
可他的想法,对于朱樉而言,也算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这老家伙,真的就是翻脸无情呀!”
通过这些地方散布出来的言论,让朱元璋逐渐看到了效果。
在大明朝,其实许多人不知道。
当时老朱只让这件事一笑而过。
“张家弟弟提醒二弟警戒勋贵的问题,那代表,未来勋贵肯定出了问题……”
说起分开,张异开心的笑容,让观音奴感觉有些不适。
朱元璋有些郁闷,他很想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
或者说,错成什么样了?
“回头,朕还是得出宫去,问问这个问题!”
等张异一走,朱樉马上关门,开始回想张异说过的话,他学者锦衣卫的记录方式,将事情客观的记录下来。
能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的只有一人,而那支军队,也在后世称为令人闻风丧胆的铁军。
父子二人太了解张异了。
张异话音刚落,观音奴瞬间满脸通红。
毕竟他从跟徐达聊天到产生这个想法,也只经过一段很短的时间。
而按照张异的设想,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
或者说,除了忠君爱国,皇帝并不曾真正对军队施加影响。
锦衣卫的水军部门,一直在构建。
“瞧我……”
关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其实无非也是思想之争。
她也知道张异乃是她的救命恩人,对自己并无亏待之处,只是好像自己只有恶脸相向,才能稍微安心一些。
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改朝换代,并不敏感。
张异看着她的背影,微微有些发愣。
皇帝允许改建,但银子的事提都没提。
张异也知道指望那抠门皇帝出钱也不现实,他想了一下,药园子那边孟瑶母女也没用上水塔和壁炉之类的东西,干脆一起改了……
秦王府……
士大夫作为一个群体,团结在以至圣先师,朱熹等圣人座下。
可是军队的话,似乎并没有所谓的思想……
都不是第一次跟着小家伙打交道了,老朱明白,张异既然认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代表着他看到的未来,一定有一件足以改变大明国运的大事发生。
给观音奴派丫鬟这件事,皇帝否决了。
“摔跤用的,你还想天天跟贫道泥巴里打滚……?”
“好消息,好消息!”
二人今日的谈话,由于事出突然,并没有锦衣卫在身边记录。
暗自在心里吐槽皇帝当口,秦王府的马车到了清心观。
张异与他说了许多,但都是不成熟的想法。
“什么好消息?”
朝廷远在边疆,军功的衡量,也由边军将领报上来。这其实就是另外一种举荐制度!
我大明如今四处开战,立功的机会很多!
这条路暂时看不出问题,可是如果未来战争减少了,军队中的军功和推举,是不是还如现在一般公平尚未可知!
出路是一回事,最关键的问题是,军队的思想控制又是另一回事?
张异难得老脸一红,他这个正经道士一年都没给三清添过几次灯油,观音奴倒是比他勤快多了。
“思想是军队的灵魂?
虽然摔跤的时候没感觉,可是回头想起来,似乎很羞人。
他下车,却正好看到观音奴在道观前边,给三清添油。
朱标给气笑了,他笑的肯定不是大明如今活跃的一代勋贵。
边军的升迁,教育,都掌握在边军将领手中……
文官之间,要平衡各党派之间的力量对比,放在朝廷上,文武臣之间,也要平衡!
朝堂中,君权和相权相争!
朝堂外,君王对兵权这件事,也是夜不能寐!
都不好办呀!
只是这套设计,就如宗室制度一样,被张异无情的否决。
军中,同样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
可老朱也在军队中混过,他明白如果到了朱标,朱标的后代之后,这影响力会越来越小。
自己准备扩建,或者说,从道观后院分割出来的生活区里,主要有三个建筑。
朱樉连饭都忘了吃,直到两个人的肚子开始叫唤起来。
张异对于所谓军校的想法,其实也没太成熟。
不多时,老朱也收到了朱樉的密奏,关于军队改制和军校的建议。
“贫道跟陛下请了旨,陛下已经答应我可以改造清心观,回头你可以独自一个小院,咱们就可以分开了……”
“嗯……”
“虽然盖不了药园子那么大的地方,也不能单独开门!
不过贫道可要好好规划一番!”
尤其是边军,许多军官可能一生都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