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也有点底气,这个底气来源于皇帝赏赐的真人之位。
尤其是在浙江的商税改革确实起到一定作用的情况下,要钱,还是要维护理学上的传统,变成一个十分难以取舍的问题。
“因为陛下废除了他以前的规矩,所以有些人打主意到婶婶这个有钱寡妇身上?”
在他的解释下,张异才是真正吃了一个大惊。
他认真去改变的东西,未必能得到他想要的未来。
又不是故意的。
“回家……”
“张真人,那我们去找锦衣卫吧!”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自然逐步引发了朝廷推行的政策,和现有的户籍制度的碰撞。
而且,关于番薯和土豆品种改良的事情,如今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张异好奇询问,他发现自己这些年,确实错失了太多的大事。
“不管谁离开清心观,你要把我的刀还我,这是我们蒙古女人贴身带的刀……”
由此可见,除了自己,观音奴这两年大概和其他人玩得也不错……
张异听他说下来,大概也明白了一些。
她没有再理会张异,只是走进李氏的房子。
但张异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有什么神物,只要剥削方式不变,老百姓想要安居乐业,那依然不可能。
“娘,孟瑶想回家了!
家里的地应该整理,将去年的粮食给种上了……”
自己不就是……
他发现了一本笔记,上边详细记录着这两年李氏她们做的实验。
小孟瑶拉着李氏的衣服,李氏眼眶泛红。
此事废除之时,还引发了民间学子们的争论,不少先生都在反对陛下这个做法!”
张异牵着孟瑶的手,一行人上了马车,往清心观走。
三年时间,改变了很多事。
只是看见张异,她顿时没了好脸色。
生产力会改变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产生的利益变化,
以朱元璋的性子,这里发生的事肯定已经知道了。
外边看守的锦衣卫,马上靠近。
他听说锦衣卫在道观附近监视,本来不喜。
草原儿女,有必要这么迂腐吗?
他也想起类似观音奴这种蒙古人,先祖早就在汉地生活多年,就算留着一定蒙古传统,但其实受的教育,更接近汉人。
可是底层的蒙古人,依然逃避不了这个影响。
生产力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冲击,是有时效性的。
能出现一个类似药王稻的品种,几率很小很小。
番薯和土豆也是如此,如果它们无法在窗口期内完成部分改革,大明的日子依然会回到从前。
小姑娘手里拿着包袱,走路都是摇摇晃晃,但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张异感受得到。
一会,李氏也出来,她的行礼比孟瑶的还少。
张异主动站起来,问:
“郡主,宫里可有消息传来?”
但她没有,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大概也是觉得,清心观才是老孟死了之后,她们的皈依处。
张异想起这件事,也一阵唏嘘,这一走,以古人的交通条件,估计就是永别了。
他张异,有自己的品秩,有自己的地位。
张异站在小屋门口,乐呵呵的。
生产力带来的改变,让工厂对女工的用工要求开始提升。
天下的大势,并不因为他喜欢所改变。
李氏母女的运气好像也不错。
在李氏她们忙着打理的时候,张异在房间里转悠。
张异翻看那份记录,微微惊喜。
从徐家丫头的讲述之中,张异似乎看到了关于户籍制度松绑的曙光。
所幸他怀念的东西,并不曾被改变。
朱皇帝既然一直不召见自己,自己就干脆去求见他好了。
徐家丫头知道张异这三年几乎与世隔绝,虽然不曾归隐,却也不曾在意外界的讯息。
所以哪怕整个蒙古高层八十年来,并不曾主动拥抱以儒教为主的汉人文化。
都是现有的生产力之下,经过磨合之后相对好的选择。
……
有了品秩,张异就可以入宫面圣了。
那座小道观,其实早就是她们的家了。
是呀!
“陛下那边可有消息,关于如何处理郡主的事……”
人的需求,首先是要填饱肚子,接下来才是追求口感。
张异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观音奴,他看完育种的记录,又在翻看关于清心观田产收成的情况。
“反正已经淘汰了一些稻种,关于番薯和土豆的改良,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这不是为了我自己的安全着想。
观音奴和李氏母子也算相处了一年多,主动过来拜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