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都是用水泥作为粘合剂。
大概率,他还是会回去当他的御史中丞。
他在海南种橡胶,本来闲着也是闲着。
皇帝的想法,每每出人意料。
不过,好像也说得过去。
“没错,那是水泥!”
“张家弟弟发明了叫水泥的东西……”
“老夫我这是陪着儿子前来琼州,为玄武军南海舰队寻找一处落脚之地……”
三层楼看起来不算什么,可是占地一千多平,总计三千平的楼房,在古代可不多见。
这些橡胶地,直接被朝廷划为皇田,普通人不得染指。
“你是章存道?”
章存道没有卖关子,回答:
“秦王殿下!”
张异将几个人引入导管之内,宋宗真连忙让人奉上茶水。
“那小子在做什么?”
大明朝海岸线很长,倭寇除了浙直一带,福建,广东也会时常受到倭寇侵扰。
如果按照这个要求的话,玄武军的选择,只能在东部,与内地呼应。
“章存道的奏疏中,好像也提过这件事,他说龙虎山的道人,发明出一种独特的粘合剂!
朕没想到呀,这效果如此好,标儿,回头你派老二去看看!
如果好,这水泥的工厂,给朕开起来!”
这些人来到,给张异的工作带来不少便利。
朱元璋只当这东西是小发明,并不上心。
十月的应天,已经开始有了入冬的趋势,可琼州那边,压根没有冬天。
张异并不怎么热心推广这玩意,因为它的作用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
“章先生可觉得,我这道观与其他道观可有不同?”
“将军可以跟当地的渔民学学经验,这里的房子地基,要做得深厚一些,至于卫所的建筑……”
好在大明如今的条件,吃水太深的大船也不需要多少?
张异给章存道指出全岛最有可能存在天然深水港的地方,让他参考。
章存道虽然没有见过张异,却没少听见关于他的传闻,显得也是毕恭毕敬。
皇帝挺够意思,最初移民的一万百姓中,有不少人是匠籍的工人。
只是因为自己忽悠他去当了水军,此人自然逃过一劫。
“这墙与墙之间,似乎不是用黄泥粘接!”
水泥这种东西的配方,他都不稀罕当成秘方卖钱,所以无所谓保密。
龙虎山上下,会做水泥的道士不少。
大移民!
朱元璋能做到这一步,远远超出张异的预料。
内地飘雪的时节,他在琼州依然热火朝天的搞基建。
人比人,气死人呀!
原来章先生被调任到广东,那就不奇怪了。
“嗯?”
“章存道,见过小真人!”
父子二人在一个地方,皇帝就不用担心出问题吗?
这除了强调皇帝对章溢的信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简而言之,只用黄泥巴建成的砖瓦结构的房子,在台风来临之时,都是考验。
在张异看来,如果只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就算老朱意图染指南海,也不该将玄武军的落脚点设在这里。
“怎么会把舰队的选址,设在琼州?”
既然如此,自己就不客气了。
“小真人就不好奇,为什么本官能陪着存道过来?”
十二级台风估计也没问题了。
他心情有点复杂,这玄武军南海的驻地,好像比他家都好一点。
十月,初八!
朱元璋于皇宫,御书房。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章溢现在坟头草都三丈高了。
这些工匠在张异的带领下,很快将宿舍楼给做出来。
“这个朕知道!”
章溢换了个称呼,张异才惊觉不对劲,对呀,张异为什么能陪章存道过来。
朱元璋一愣,造高楼不奇怪,可是这么快?
朱标将一份图纸交给朱元璋。
在张异不知道的地方,朝廷也在儋州、万州等地,种植了大量的橡胶。
普通老百姓,压根用不起。
他低头沉思。
它的建造手法,也并不刚需水泥。
他将兵营盖成高楼?
张异想了一下,跟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宋宗真对视一笑。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天灾,每年的台风,放在这个时代,可绝不是什么小事。
走,咱们进去坐吧!”
他在大明的土地上,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加入了许多清心观时候用上的设计。
锦衣卫特意费了许多笔墨,就是为了向皇帝如实的展现这些建筑的特点。
琼州的移民,是朱元璋力排众议,想要将它打造成南海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