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倭寇哪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中书省很多官员,义愤填膺,开始给皇帝写奏疏。
常遇春反击:
“那请问胡大人,那倭寇每年侵扰沿海州府,地方卫所军的军费,难道朝廷不出?
玄武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总好过在我大明的国土上征伐要好!
您说是不是?”
只可惜陛下还在置两年前的气,不肯再排除使臣!
我看杨载都说了好几次,却没有说动陛下!”
剩下来的人配上他们的战船,面对倭寇这些小势力并不足为惧。
下次谁再反对,朕砍了他们……”
“劳民伤财呀,本官要给陛下写份奏疏……”
北边在打,南边也在打!
朱元璋打断了二人即将展开的争吵,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
皇帝那个得意劲,让李善长等人颇为难受。
李善长登时感觉如芒刺在背,他低下头说:
沐英和平安二人进宫之后,老朱已经摆好宴席。
个人荣誉,儿臣可以不要,但请陛下犒赏好剩下来的兄弟。”
沐英闻言哈哈大笑:
“朕对你们的要求,是给朕清空东海之上所有补给,尤其是靠近我华夏方向的岛屿,必须在我大明控制之下!
两个月,对于别人而言可能是口出狂言。
老祖宗们自古以来,都将重心放在华夏的逐鹿之上。
朱元璋下旨,直接将出海船队,编入玄武军。
可置气不能耽误治国。
凭什么我们堂堂天朝,却要被一群效果的流浪汉逼着打?
防守不是臣的风格,臣主张的就是主动进攻……
李善长不方便说话,胡惟庸主动站出来,怼了藏遇春一句。
朱元璋不悦,凭什么?
“你们是给朕开疆拓土,光那些什么事?
一种绝望,愤怒的感觉,袭遍二人全身。
中书省的各人纷纷点头,朝廷大部分文官也赞同这个做法。
“让沐英和平安进宫……”
大明从洪武二年那场伏击开始,少有在海上打下倭寇的时候。
“父皇,其实儿臣早有这种想法!
“是,陛下,请给我们两个月时间……”
沐英和平安登时热血燃烧,他们刚才对皇帝说的,不过是客套话。
朱元璋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沐英和平安,二人皆是沉默下来。
倭寇之乱,大明目前最好的对抗方式,就是防守!
就算有玄武军在海岸巡防,但玄武军抓上来的走私商贩,都比他们杀掉的倭寇多。
玄武军在大明的军队序列里,并不算太高,虽然朱元璋给了他们很多的资源倾斜。
朱元璋心里有自己的思路和战略,哪怕沐英说得再好,他也不为所动。
“你们二人,加上出海的所有人,编入玄武军……
“朕这些年,也造了不少玄武大炮,就等你回来,给玄武军全部列装!
从今日起,我大明将彻底改变沿海被海盗侵扰的状态,朕对你们的要求,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位爱卿,这玄武军的战绩,尔等可认?”
真正麻烦的,是海上主持着走私贸易的大海盗。
皇帝只要求一件事,就是玄武军要的钱粮,直接给到位。
但随着刘基离开,他的态度似乎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就在百官劝谏之时,一个月之后,曾经的护粮大队的玄武军,终于展露出自己的狰狞。
玄武军就是自己的去处,这点沐英心知肚明,平安得了玄武军副将的位置,也是高兴不已。
“两年前陛下伏击了倭寇,导致对方元气大伤,有正当清理了江南富户,海禁……
其实大明的海防问题已经少了很多。
沐英却信心满满。
不过,玄武军有玄武大炮……
新成立的玄武军,还很稚嫩。
“父皇,儿臣觉得,李相说的有他的道理!
“沐英,可知朕让你们接管玄武军的原因?”
他本来的品秩就不高,所以很容易满足。
你们二人,可有信心?”
“遇春,你怎么看?”
只要做完这些事,朕就敢给你们封侯,
“我大明应该再派使臣,沟通日本,让日本的国王约束国民,自然就没有多少倭寇到来!
胡惟庸同样看到这份圣旨,身为中书左丞,他一边看一边摇头。
“两年前,朕让日本称臣,日本不愿,还杀我大明使节!
这个仇朕一直记得,从那天起,虽然杨载等人,多有权朕重新出使,去权降日本……
“陛下!”
如父皇想要我大明军旗插在日本国土之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