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重视海上的粮道,倭寇问题就必须解决。
刘公二十八侯,并不足以将所有人都圈进来。
如今天下虽然已经安定,百姓也能做到耕者有其田。
朱标担心朱元璋意气用事。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沉下去了。
朱标的提议很理性,也最为符合现实。
朱标闻言,想起自己的弟弟们。
现在茫茫大海中解决倭寇的问题,终究是下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日本的君王配合,打击日本浪人出海。
两年前,龙虎山上那个小家伙搞出一个药王稻,已经是仙家赐下种物。
那时候,第一批玄武军的新军船成建制地下水,到时候大事可为。
李善长反问一句,朱标也不说话了。
李善长微微松了一口气,他逼宫朱元璋,他自己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皇帝每次发动改革的背后,都隐约有个神秘的身影。
大明的爵爷,大多数以军功封爵。
出海美洲,带回神物。
只是这件事,并不符合朱元璋的想法。
真正意义上的文官封爵,只有二人。
若是陛下今日以此封赏沐英,那改日其他人从外海抓点动物来给陛下献祥瑞,陛下是不是也要给个爵位?
臣请陛下指明,那位高人是谁?
臣倒是想见见他,看他有什么说法?”
朱标还没想清楚,朱元璋将一些奏疏交给朱标。
哪来的证据?
哪怕他对张异有信心,那些东西拿回来,起码也要明年开春才能种下。
可人家压根不理自己。
御书房里的氛围,一瞬间变得冰冷无比。
封侯封爵,也是一个道理!
陛下若以此来公告天下,这不是荒唐至极?
等到收割,那已经是洪武五年年尾的事。
朱标想到李善长那句不患寡患不均,也明白了朱元璋妥协之处。
既然朱元璋行了这套规矩,那他自己也要受规矩制约。
老朱此时不说话,但他的怒火已经到了极点。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他也没有纠结。
朱元璋似乎隐约感觉到百官对沐英封侯的抗拒。
现在你们也看到了,沐英带着神物回归……”
不管对方是神仙也好,妖道也罢。
拿下日本,并不仅仅是出气,也是给大明未来远航提供一个重要的先行基地。
他的说法倒不能说是错,只是这几乎等于落了皇帝的面子。
可所谓的神物,到底是什么?
就那些种子,就可以将他们糊弄过去?
沐英的功劳,不是军功,
如今大明的公侯,大多数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
这是他抬高武将的地位,去对抗相权的做法。
对于一个帝国的都城而言,这远远不够。
从李先生到李相,是朱元璋唯一能表达他不满方式。
沐英才多大?
别人在打仗的时候,沐英还在流浪呢……
李善长和朱元璋,注定被屁股底下的座位,推着走向不同的方向。
他当过朱元璋的谋士,也立下过不少功劳。
朱元璋说完,李善长他们登时涨红了脸,就这……?
还好现在是在御书房里大家说着,要是放在奉天殿上,老朱怕不是要被御史们喷死。
朱元璋让他放开最后一本奏疏。
里边是琉球国王的使臣朝见的时候介绍琉球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琉球同样遭受海盗的侵扰……
“大义的名分有了,日本咱们可以缓两年再动,但他们伸出去的手足,先砍断再说!”
朱元璋拿出那张世界地图,指着海上,说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