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必有太大的作为。
“当然,前提是刘大人能帮陛下解决税收的问题,税收不上来,怎么合理收税……
让陛下相信工商业能提供稳定的税源,且不耽误生产才行……”
税收……
问题还是回到税收身上。
“说起上次僧道纳税的公案……”
张异主动提起那件读书人都不愿意提起的话题。
“其实从皇帝推动僧道纳税,到拒绝中书省给读书人免税的案子,刘大人应该明白陛下对税收的重视!
税收是朝廷的根本,陛下不会允许任何人在这方面拥有特权,哪怕是他的亲儿子们也一样!
其实如果您仔细思索一下,这次海盗案的发生,陛下任由杨宪血洗江南,根源还在税收之上!
如果沿海的商人们愿意将自己所得,交上他们应该交上来的税,陛下对于海上贸易未必不是认可的。
可是,人性犯贱,朝廷无法监管海上贸易,他们也不会主动上税收。
既然朝廷监管不来,也收不到这部分的赋税,且海盗和倭寇还影响了地方的生产,朝廷凭什么为他们提供庇护?
现在陛下将大家吃饭的碗砸了,民间估计有不少怨愤陛下的声音,但在我看来,这是他们活该。
收不上税,是亡国之相。
大明如今蒸蒸日上,就不会允许这种事情泛滥。
所以刘大人想要给浙东,甚至江南百姓找个出路。
就要给陛下解决收不上税的问题……
尤其是工商税,怎么收,或者收起来如何才能让陛下满意,这就得刘大人自己去跟陛下谈了!”
刘伯温闻言,如遭轰雷。
税收,他怎么没想到呢?
他陷入沉思,张异也不打扰他。
关于如何制定合理的税法,他相信刘伯温比自己更懂。
大明律,大明的税法的制定,其实都有刘伯温的影子。
这位老先生本就是不出世的奇才,并不需要张异敦敦教导。
所谓税收问题,其实可以分成两个大问题。
一个是怎么制定合理的税。
另一个是怎么把税收上来?
朱元璋制定里甲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朝廷如何绕过地方,成功收税,而避免地方过多的盘剥。
农业税是一回事,工商业的定税比工业更复杂。
在张异的想法中,按照大明三十税一的一刀切的税法,肯定是不行的。
可是繁杂的税法,管理和执行成本也成问题。
这些具体的政策,就交给刘伯温头疼去吧。
“你有什么建议?”
刘伯温听到这,大概也明白张异对税收一事估计有自己的看法。
“陛下需要一个名分!天下人无人不可纳税,宗室、公侯、官员,皆是如此!
定下这个名分,朝廷才能掌握主动权,给谁免税,免多少,那是陛下和国家律法的规定……
其实陛下早就透露出这个意思,朝中诸位大人因为抗拒,却不曾细想这个问题!
可是,这件事并没有定下来,需要有个人当恶人,去帮皇上定下这个名分!
刘大人,您可愿意为浙东百姓当个恶人,给皇帝献上投名状?”
张异绕来绕去,小鸡脚露出来了。(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