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至少最近,我不会倒霉对吧?”
但两个人坐在一起,又谁都不服谁。
这三个爵位自己就算拿不到公爵,难道侯爵都不值?
对于这件事,刘伯温还是不信。
小孟瑶已经学会了泡茶,在几人落座之后,孟瑶上茶,就跑去读书去了。
刘基说完,笑道:
“以你这小子的本事,此事如果没有有心人推动,大概也不成问题。”
只是大家投对了人,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而顺利完成朝代的更替。
浙东,松江,苏州这这一带的情况,还有什么比你们这些官员更清楚?
你们习惯于沿海的现状,也鼓不起勇气去取动乡亲的利益。
“没错,锦衣卫,也是以前的检校!
陛下今天早朝宣布锦衣卫成立,锦衣卫第一件事,就是查了莱尼道观求前程的官员。
刘伯温被张异气得不轻,这小子是一点亏都不吃呀。
刘基的脑子一团乱,他来清心观,本只是跟锦衣卫怄气。
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受不住自己身上的因果,又不懂惜福,当有今日之因果!”
那海盗案的发生,你浙东派至少要负主要的责任。
别的不说,就刘伯温那跟死了老爹的表情,就知道他非常难受。
许存仁接过话,笑:
张异看刘伯温马上要跳起来反驳,一句话打断他施法。
“希望如此!”
那些被杀的富户,百姓不见得会同情!
他想起后世,对于利益群体划分的方式。
张异的目光落在许存仁身上,笑道:
“先生您别闹,弟子我的底子您又不是不清楚,如果我在你身上看见什么,你就该倒霉了!”
而这场杀戮,是延迟了十几年,本应该在元末完成的杀伐!
只是陛下给了江南富户十几年时间,他们并没有珍惜!
所以活该有此一劫!
乱世,地方上的豪强和富户浑水摸鱼也就罢了,那些人本应该在元末被新的统治者洗牌。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人赚钱了,回到家乡修桥铺路……
江南的血案,同样让他悲痛不已。
“其实小道还是高看您刘大人了,如果说这锦衣卫出现,是皇帝对臣子不再信任。
无论是海上贸易,还是约束手下人的劫掠,本应该停下来。
先生痛心,是因为先生的亲友牵扯其中,利益受损!
等张异再次提及他封爵不过伯爵,刘伯温心中的不服气就更重了。
刘伯温很恼火,毕竟被人指着鼻子骂,换谁都要气急败坏。
他看了刘伯温一眼,这老家伙他记得没错是死在洪武八年。
几句云里雾里的话,不轻不重地强调自己的人设。
这朝廷要不动手,难道还等着过年?
难道浙江就没有海盗倭寇之乱,真正被屠戮的人,是那些富户老爷,还是无辜的平民?
可百姓又得到多少好处?
“小道也有一些商人朋友,提起海盗案,确实和两位先生一样,恐惧不安……
您身为御史台的实际控制人,在家和国之间,你早就做出选择……
许存仁和刘伯温的阶级,毫无疑问是属于士族,地主的阶级。
刘伯温打量了张异,又询问了一下他的近况,说:
“你倒是有几分侠义之心,这对母女有你照顾,算得上是幸运……”
刘先生。就不说他们养寇自重,咱说个道理……
锦衣卫的出现,等于夺去了刘伯温大部分的权柄。
御史台,监察百官。
“多谢刘大人提醒,小道等过个三五年,会把这件事处理好!”
您和您的同僚,口口声声说是为苍生百姓,却想着如何钻朝廷的空子……
他再不相信鬼神,不相信张异,张异的本事也得到了证实。
海盗案对江南的血洗,除了杨宪收买命钱滥杀无辜的部分,朱元璋这次刀锋落下之处,其实和底层百姓并无多大关系。
面对不同的人,张异有不同的表现。
如今你年岁小,暂时还不会有闲言闲语。
刘伯温沉默,张异的讽刺他无法回答。
张异笑了:
被田地束缚住的张异,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锦衣卫本不该在现在出现,可是它就是出现了!
张异见二人不语,继续说:
“虽然小道没去过江南,可也知道除了宗族里的人,地方上的百姓对朝廷大败海盗的事情是欢迎的。
想来这锦衣卫的出现,最难受的就是刘伯温。
但于江南百姓而言,这是一场迟来的清洗。”
“哼,就不许老夫是来找你这个小神仙问问前程?”
身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