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出其不意:
“朕心意已决,将在三司之外,另设锦衣卫!
检校并入锦衣卫,
刘伯温道:
得朱元璋准许,李善长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腹稿说出来:
这就算了,借机成立锦衣卫,百官明明反对,却依然无法在道义上压下陛下。
“陛下,臣已经无碍了,多谢陛下关心!”
“蒙古人统治中原近百年,却不曾真正用心统治过江山!
老朱在刑部大牢中游走,将所有的供状拿出来,越发恼怒。
他转头望向老朱,却发现老朱脸色丝毫未变。
“高见贤,凌说觐见!”
君臣二人只是随口聊了几句,朝堂中的老狐狸们面面相觑,他们能看出朱元璋对胡惟庸表现出来的善意。
现在等脏活累活干完了,都要出来抢功劳?”
此时,刘伯温也站出来:
“臣等必不负所托,继续为陛下办事!”
海盗案,杨宪案……
“好!”
臣觉得,高见贤等也应当早日和刑部交接,将案子转给大理寺和刑部!
李善长噗通跪下,朱元璋面色一沉。
“这些人已经吃饱没事干,就连去清心观的官员,他们都要调查?
三司审案,乃是有法可依!
陛下用检校行审查之权,乃是事急从权,不宜提倡!
臣恳请陛下,收回检校的权力!”
掌三司之权,可随意监察百官。
“朕知道了!”
在高见贤得意的声音中,朝会结束。
而他杀杨宪,又能平复因为江南杀戮产生的民怨,这屠户当得,圣人也当得。
一场对检校的秋后算账,来得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一个个办事的时候不行,抢功劳,党争倒是有一手?”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陛下,还记得我弟弟吗?
这是你欠我的……欠我们杨家的!
从我弟弟那件事发生起,我就知道你是凉薄之人。
朱元璋冷笑:
“还不是三司办事不力?此事已定,锦衣卫有监察百官之能,只对朕负责……
其他官员也反应过来。
他在海盗案中,几乎抱病不出,避杨宪锋芒,自然是不知道的。
朱元璋道:
逮捕官员,还另设诏狱,
该来的官员都来了。
奈何人心不足,尔等也是死有余辜!”
难怪张昶心怀前朝,比起蒙古人,你朱元璋太狠了……”
浙东派的官员登时哑口无言。
“检校在执法过程中,滥杀无辜,请陛下惩处高见贤……”
这李善长可真会找机会呀。
可是路过刑部大门口的时候,杨宪那张填充了稻草的人皮,让他们实在高兴不起来。
朕将尔等视为耳目,尔等却如瞎眼之人一般!
有事的时候,尔等避之不及。
“杨宪在地方收买命钱,你们谁告诉过朕?
“说!”
杨宪的声音越发疯狂,老朱反而显得十分冷静。
这命令一下,最为受伤的人,就是刘伯温所带领的浙东派。
“是臣失察!”
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让他跟自己一起。
“朕将尔等视为心腹,可尔等却挥刀相向!
但他们也委屈,官场的生存法则,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知道了也不好说。
朱元璋一套组合拳下来,就连政治不敏感的许存仁都感觉到了来自宫里的寒意。
刘伯温道:
“尔,确实是喂不熟的狼!
杨宪,你只求速死,所以故意激怒朕?
外边的熙熙攘攘,议论纷纷,朱元璋和朱标都听在耳中。
由此可知,这地方的实力,可怕到什么程度?
北方还好……
臣子熟悉老朱,老朱也知道他们的套路。
胡惟庸被皇帝点名,赶紧道:
还不到上朝的时候,太子与皇帝已经提前在奉天殿一个偏厅候着。
朱标登时明白,父皇对这件事早就有准备。
且,陛下施行的那个里甲制度,似乎也是要绕过地方官,掌控基层……”
大移民之策,将我沿海百姓往内陆迁徙,我浙东,吴地的影响力,恐怕要大幅度下来了。
李善长等人的头埋得更低,并不跟皇帝接话。
大家都低着头,等皇帝骂一顿,忍忍就过去了。
刑部尚书周祯走出来,跪下:
他们二人面面面相觑,也不知道皇帝来这一趟究竟是看杨宪,还是看他们自己?
老朱亲自去了一趟刑部的消息,不胫而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