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国法和家法,皇权不下县(2 / 3)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了他两眼。

    不过张异话锋一转,开始讲给老孟处理身后事的情况。

    老朱眉头微皱,他没想到自己为了罚常家和胡惟庸,居然差点给这母女带去灭顶之灾?

    朱标听闻李氏母女的遭遇,义愤填膺。

    “这些人欺人太甚,那些银子明明是赏赐给李氏母女的……”

    “黄家哥哥终究还是年轻了……”

    张异和朱元璋对视一眼,呵呵笑起来。

    “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则的理解,还是太过稚嫩!

    也是我平时惯着他,不接地气了……”

    朱元璋和张异你一言,我一语,朱标被二人品头论足,登时闹了个大红脸。

    老朱教训他也就算了,张异也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朱标可难受极了。

    “自古皇权不下县,这朝廷的政令下到县城,再往下就已经不归皇帝管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族老和乡绅,就是华夏社会底层的无冕之王。”

    张异好心给朱标解释了几句,可他那句“无冕之王”却刺激到了朱元璋。

    无冕之王这个名词,并不是这个时代的词语。

    可并不妨碍朱元璋从字面上理解他的意思。

    宗族社会,在华夏人看来是如呼吸一般很平常的存在。

    所谓家国家国,这个家,未必只是个人的小家,还包括了家族这个概念。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会受到宗族的约束。

    族老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决定着宗族里的财产分配。

    家族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对抗外人。

    可是如果需要的话,个人的利益也要让渡给家族。

    老孟死了,没有留下男丁,孤儿寡母的她们在孟家人眼里,早就没有了价值。

    如果族里人良心过得去,或者他有男丁的话……

    李氏母子可能还会在宗族的照顾下能将梦瑶养大成人。

    可是如果像孟家人那样,别说照顾,老孟留下来的房子和他租的田,都会被宗族抢走。

    更甚者,李氏这个美人,本身都有危险……

    “你对这套宗社会的规则不满?”

    朱元璋隐约感觉到了张异的情绪,张异轻轻点头:

    “确实有些不爽,不过贫道也明白,这是社会的基石,暂时还改不了!

    始皇帝做不到的事,暂时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皇权不下县的问题,又不是现在才有……”

    张异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这个问题别说明清,就是民国时期,其实也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件事。

    只有那个擅长群众工作的政权起来,基层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才真正有效管理起来。

    张异虽然对这套制度不满,却也不会轻易想着去改变。

    皇权不下县,地方上始终有一股力量游离在皇权之外,历代皇帝也不是没有想过去解决这件事。

    从郡县制开始,始皇帝就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县城以下的行政单位,分别以三老、啬夫、五老、里典等职位去控制基层,以法家治国的大秦,依然承受不住那庞大的治理成本。

    所以后世的朝代也学乖了,在权衡利弊之下,方有了如今的局面。

    其实说白了,还是生产力不够,农耕社会的中央基本很难控制好地方。

    但宫里那位,就是这数百年来,又一个不信邪的人。

    张异估摸着,皇帝纵容海盗案扩大化,削弱地方乡绅的权力,也有这层意思。

    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皇权进一步集中,君王的目光逐渐下放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但这一切,与他无关。

    他觉得无所谓的事,其实正好是朱元璋心中一块心病。

    张异不经意的话,却是提醒了他。

    “这宗法社会,有弊?”

    “当然有弊,以宗族构建成的社会底层,知家法而不知国法。

    譬如朝廷外边闹得沸沸扬扬的海盗案,为什么沿海之地,士绅能掌控如此大的权利,甚至可以扮演海盗,屠戮华夏自己的百姓?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在许多百姓眼中,家国并不重要,这世间谁当皇帝,他们不知道。

    因为皇帝从来不曾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他们不知国法,也不知君威,

    与他们的生活更为息息相关的,是乡里的士绅,是族里的长老!

    那些人才是他们心里的天!”

    老朱眉头深锁,张异的话对不对,对……

    他比任何人更明白社会的底层是如何运转的,他以前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有什么不对,可当了皇帝之后,他又隐约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对,却找不清楚根源。

    张异的话并不深奥,却刚好能帮他梳理自己心中的疑惑。

    “士绅们获得基层的控制权,就等于拥有了跟朝廷谈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