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底层人民的生活。
乱世人命贱如狗,不过老朱将南京列入地盘已经有一段日子。
老百姓所求,无非是个稳定,能给皇家耕田,相对来说已经算是不错。
明初生产凋敝,就算张异如今拥有的良田都是种上稻谷的好田地,目前的亩产量也不过是1.7石来算,都是低的。
明一石稻米大概是150斤左右,折合亩产250斤附近。
这亩产量远低于后来的2石多的亩产。
新王朝,稻米的价格还算坚挺,一石粮食大概可以卖上半两银子,也就是说这亩产量连一两银子都卖不到。
张异听着听着,隐约感觉不对劲。
在他的印象中,水稻的产量不应该如此低。
他灵光一闪,大概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世界是一直变化发展的,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可能他们觉得古代的生产技术没有多少变化。
可终明一朝,从粮食产量上来说,也是能看出古人在生产力方面的进步。
按照他记得的印象,明朝中后期的,在江南一带好的稻米产量应该在3石左右,最差的也有1石半,
如果是他这种品质的良田,怎么也要3石。
那这些田地的地力,是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产量。
张异对收租不感兴趣,但对于增加粮食产量这件事,他却来了兴趣。
番薯这玩意,出海不一定能找得回来,可是如果能提高生产力,让大明提前掌握百年后明朝中期的生产技术,也能加快天下休养生息。
莫小看这些细节的变化,如果做得好,那可是能在不用什么杂交水稻这种杀器的情况下,将天下粮食增高一倍的方法。
“为什么明末粮食产量会暴增?
占城稻的推广算是一个原因!
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张异努力回想后世看过的资料,大概也知道为什么?
无非是在生产技术和用肥技术上的区别。
就说肥料的使用,古人也不是只会使用大便等有机肥。
豆饼、饼这种肥料,在未来的大明开始有人大量用于耕种,而硫磺、砒霜、黑矾、卤水、螺蚬壳灰、蚌蛤蚝灰等无机肥料也在明代后期被使用。
这些百年后的技术,放在洪武朝,其带来的改变也是巨大的!
更何况,混合沤肥的技术在明朝中后期被发明之后,就算没有化肥诞生,粮食的产量也会因为这些变化而产生更大的变化!
张异越想,越值得尝试。
他开始询问百姓更多的问题。
老陌和邓仲修,就这样看着张异越走越远,而且他甚至直接脱了道袍,跳到水田里。
二人对视一笑,这家伙刚才来的时候还不情不愿的,现在比谁都上心。
邓仲修一副我就知道这样的表情,谁能拒绝成为一个高贵的地主老爷呢?
反正他做梦都想有自己的田地。
“嗯……”
张异的问题问得很细,他也决定用自己的土地去做一做实验!
如果可以的话,他大概明年就能看到成果,然后将这套方法推广出去。
可是他没有种过田,纸上谈兵终究是。
既然要做实验,那就需要佃户配合。
张异回头,对那些人说:
“今年收成之后,贫道想要让你们按我的方式种田,可行?”
他话音一落,所有人登时面面相觑。
地是张异的,按道理他想怎么折腾都行。
可是他不靠地吃饭,耕种的百姓那一家子老小的生计都指着地生活。
一个地主老爷,会什么种地,无非就是孩子胡闹而已。
可是他胡闹最多让大家损失一点钱粮,而他们是要饿肚子的。
张异见农民们的表情,大概也明白他们的顾虑。
他想了一下,心中定下自己的方法。
明初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剥削,尚且不算严重。
后世的“铁板租”在大明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为人少地多,伱如果逼得老百姓太紧,他们完全可以去开垦荒地。
所以张异记得,就算是收的最多的时候,地主把税分摊到农民头上,也不过是拿六成,比起明末的时候,地主能拿到八九成,这已经算是非常良心的做法了。
张异说道:
“我知道你们心里有顾虑,这么说吧,今年的粮食收成,我作为一个标准!
明年你们按我的做法,我想保证你们明年的收成不会低于今年,可行?”
老孟等佃户闻言,顿时喜出望外。
这有什么不可行的,大家都是靠天吃饭,就算这位小道爷什么都不做,明年也不一定有今年的收成。
但张异给他们的好处不仅如此,他继续说:
“明年,如果粮食比今年产量多,租金我也给你们降一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