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章 搬起石头砸脚,朱元璋的为难(2 / 4)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刘伯温本身对龙虎山并无好感,但这次主动蹚浑水,其中必有缘由!这老家伙不是要救那个小道士吗?

    本相就偏不如他们的心愿,伱让人去查一查,问问以前检校中的老兄弟,看看这背后是不是还有事?”

    “老爷,这行吗?”

    “让你去你就去,高见贤,凌说那些人现在不怎么搭理本相,但检校可不仅仅是他们这些人!底层的那些兄弟就算本相离开检校了,情分还是在的……

    你说要拉拢北人官员,那本相至少也需要一件事,先立了本相的威风再说!”

    杨宪冷笑,本来孔府那件事,他这种人是理都懒得搭理。

    可既然有利用价值,他少不得要亲自插手。

    ……

    第二日,早朝。

    百官聚集奉天殿。

    新任右相杨宪上书启奏,求皇帝彻查衍圣公孔克坚病重一事。

    此举一出,全场哗然。

    老朱拿着杨宪的奏疏,眉头微邹。

    他却是没有想到,杨宪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的却是清心观中那位熊孩子。

    杨宪这份奏疏措辞极其严重,一方面他大谈龙虎山等道人祸乱朝廷,妖言惑众。

    又暗指孔克坚重病一事,恐怕是不仅仅是那些道士不学无术,还包藏祸心。

    杨宪还煞有介事请求皇帝,给衍圣公验毒……

    这等言论,一出现马上引发哗然,可同时也激起一部人的认同。

    官员之中,一直有一批自诩正统的官员,对龙虎山,或者说对天下僧道有极大的意见。

    本身皇帝让正一道的人在天下行走,他们就不满。

    龙虎山压衍圣公一筹,这件事更是许多人的心病。

    杨宪这份奏折,深得他们喜爱。

    其实那个孩子做没做,有没有下毒并不重要。

    他们需要的是这场舆论,能给皇帝逼宫。

    “微臣同意杨大人的意见!”

    “微臣附议!”

    朱元璋面对跪下去的一片人,眉间的阴郁越发浓重,

    他特意培养杨宪不假,可他对杨宪的期许,可不是吃饱没事去动清心观中那人。

    给他十个杨宪,也不及张异一分。

    但因为杨宪而再次起来的衍圣公府之事,却让老朱为难。

    杨宪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烧到龙虎山身上,可他烧的哪是龙虎山,而是……

    朱元璋望向一直没有说话的刘伯温。

    也不知道他感受到杨宪的敌意了没有,这分明是,打他刘基的脸呀!

    抛开张异这件事不谈,杨宪的做法其实是符合皇帝的利益。

    他旗帜鲜明地和刘伯温划开界限。

    老朱就很满意,而且选择从衍圣公府事件出手,杨宪的手段也是合格的。

    衍圣公府一事,得罪一批人,也会拉拢一批人。

    哪怕是浙东派的官员中,对杨宪这种做法有好感的官员也不在少数。

    一边的李善长,若有所思。

    皇帝能看清楚的问题,他也看到了。

    刘伯温和杨宪翻脸,比李善长想象中来得还要快。

    他呵呵一笑,突然站出来,大喊一声:

    “臣附议!”

    一时间,所有人都噤声,有些吃惊的看着李善长。

    他本来不应该蹚这一趟浑水,可他偏偏下场了!

    衍圣公府一事,本来是一件不大不小之事。在杨宪出来之前,这件事朝中的大佬都没有参与。

    如今杨宪和李善长这两个隐约对立的人都站出来,这简直就是惊涛骇浪。

    淮西一脉的官员,见李善长也跟着杨宪掺和,纷纷跪下去。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声声附和中,越来越多的人跪下去。

    事情朝着连皇帝都控制不住的方向发展。

    朱元璋脸色铁青,他本觉得这件事没有什么,一个提拔杨宪就轻松将张异的事情带过去了。

    谁能想到,杨宪因为刘伯温,又将这件事给拉回来,还将事情推向他都为难的境地。

    老朱望向杨宪的目光,已经十分不喜。

    他提拔杨宪是来给他解决麻烦的,不是给他制造麻烦。

    但朱元璋难办的立场在于,他刚刚提拔杨宪,而且张异这个孩子,他理论上“不认识”。

    既然不认识,他也不能在这件事上有太多的偏向,

    可杨宪将火烧到张异的动作,老朱却怒火中烧。

    朱标见父皇为难,他主动站起来:

    “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他打断了群臣的群情激奋,给了皇帝一个喘息的机会。

    “儿臣以为,那张家子不过是一个七岁大的孩子,所谓巫蛊之说,并不足为凭!

    且这件事的是非曲折,终究还是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