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得“道”高人,一石二鸟(3 / 4)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那里听来的……此论点,皆是那孩子所言,臣做的不过是记录与润色……”

    老朱颔首,张异这小子行事,一直贯穿着他那句“小术可窥大道”的说辞。

    他提出来的东西,也许不一定如同种痘法立竿见影的去改变这个世界,但也通过点点滴滴的变化,潜移默化影响历史的进程。

    所谓大道如水,润物无声。

    以小术窥见大道,何尝不是一种道理,一种大道?

    “这小子,心中竟然有道……”

    将与张异交往的记忆一一回忆,朱元璋一惊。

    以前的张异在他看来有许多形象,是得了仙缘,有缘窥视未来的福德之人,是有些异术的道士,

    但老朱唯独没有觉得张异是得道高人。

    有自己的理想,能践行自己的道路,方为得道!

    “就这一点,张正常都比不上他家这个逆子……”

    “陛下?”

    老朱话说到一半,整个人就神游物外。

    刘伯温轻声提醒,他才回过神来。

    “刚才说到哪了,效率是吧?

    那孩子说得不错,一切能提升效率的东西,对于教化和统治,都有好处!

    朕会下旨推广这两个东西,对了,可能有另一个东西,也可以推广一下……”

    朱元璋从自己的书桌上,拿出一叠铅笔,交给刘伯温和许存仁。

    “有人从民间给朕送上来这种奇特的硬笔,朕玩了几天,发现也还不错!

    你们两个拿回去试试,如果能提升效率,这东西也推广下去!”

    许存仁和刘伯温接过铅笔,在手中把玩。

    “朕本来只觉得,这东西可以分发给斥候,在军中使用比较方便!

    如果刘基今日提醒我,能提高效率,也就是降低教化的成本。

    那这东西你们给朕试一下,如果真的能提高效率,

    朕连这个东西,一并推广!”

    “是!”

    刘伯温和许存仁答应下来,他们二人本来应该走,但却赖着不走。

    老朱大概也明白他们想要说什么,问:

    “刘伯温,你见过张家那次子一面,你对那小子评价如何?”

    刘伯温想了一下,说:

    “这孩子心中有道,可福泽苍生,心中有魔,可覆地翻天!”

    “嗯……”

    “那就压压他的魔性,许存仁……”

    老朱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而是转身询问许存仁:

    “国子学那边,那些混小子们都老实去上学了?”

    许存仁道:

    “自从陛下让人去训斥他们之后,对方都老实上学了……”

    许老苦笑,皇帝所谓的训斥,其实就是给各府的子弟送板子去的,皇帝亲自来“劝学”,那些逃学的功臣子弟自然不敢不听。

    别说原本逃学的,就是有些公侯府一直坚持自己请老师,见到皇帝发火,也乖乖把子弟送到国子学。

    国子学从建立以来,第一次有那么多学生。

    不过这也造成了他管理上的麻烦,毕竟那些孩子的父辈,大多数是在战场上拼命的。

    老朱手底下的功臣,底层出身的太多,所以家庭教育很成问题。

    “朕给你权力,他们敢闹事,你给朕狠狠打,出什么事朕给你担着!”

    像常遇春,冯胜,汤和这类的功臣,老朱对他们的后辈,以前念在人家老爹在前线拼死拼活的情况下,也不好帮人教训儿子。

    自从知道了有常茂这个坑货之后,这件事就上升到动摇国本这个高度。

    所以整治这些功臣子弟,也被老朱提上日程。

    文臣后代还好,武将的后代就惨了。

    就像常茂,被老朱重点关注过后,他不但要去国子学学四书五经,陶冶情操,人家放学还能回去玩,他们这些武将子弟,又被皇帝叫人带去训练……

    应天府的功臣之子,早就苦不堪言!

    “是,陛下!”

    “对了,张家那小子和孔家那小子最近学业如何?”

    皇帝问了一个送命题,许存仁尴尬一笑:

    “他们已经有十几天没去学堂了,其中孔讷是因为要给爷爷治病,亲自到微臣府上请假,且他保证自己的功课绝对不会落下,臣准了他的假期……

    至于张异……”

    老许实在没有办法给张异推脱,他总不能说自己跟张异打赌输了,所以不太能管他吧?

    “岂有此理!”

    老朱心里门清,但表面却勃然大怒。

    刘伯温见皇帝震怒,叹了一口气,站出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

    “说!”

    “臣倒是知道张家那孩子为什么会逃学,这跟衍圣公府有关……”

    刘伯温本来不想主动给皇帝说这件事,前任衍圣公在道观治病的事,他并不希望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