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章 迁都,往哪迁?(2 / 3)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所以说,太子之死,影响深远!

    平静的听着自己的时期,还有死后对大明的影响,

    朱标在悲伤之余,也陷入一种特殊的情感之中。

    他从张异娓娓道来的话语中,读出朱元璋对自己死去的绝望。

    父皇一生,真的已经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他也做好了一定要当一个好皇帝的准备,却未曾想,老天爷会给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正应了张异那句话,意难平!

    老天爷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给了他们父子各自一刀。

    而如今。

    朱标看着眼前的那个玻璃瓶,心头的火焰燃起。

    既然天数已变,自己就绝不会让这些遗憾再次发生,而且,他会以比原来十倍,百倍的努力,去报答父皇对自己的信任!

    这大明,不该只局限于天下。

    朱标至此,彻底放下对自己死亡的恐惧。

    他冷静下来后问的第一件事就是:

    “那你觉得,开封和长安谁更适合成为首都?”

    张异想了想,摇摇头说:

    “都不适合……”

    “长安从唐朝以后,其实已经榨干了所有的潜力,沧海桑田,附近的土地也不适合农耕!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就不能承载太多的人口,难道皇帝还要从江南运粮,就是真的如此,那要通过什么方法去运,成本几何?”

    张异这些问题朱标都回答不上,

    张异继续说:

    “另外一个开封城,也有跟西安一样的问题,就是经济不行!

    其实从宋灭之后,天下经济早就转移南方,就算定都开封,同样需要南方的钱粮,只是相对西安,开封府相对好一些,但开封也有开封的问题……

    无险可守……黄兄伱想想当年宋是怎么完蛋的……”

    朱标问: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觉得哪里可以!”

    “未来的元大都不错!”

    张异笑嘻嘻,见朱标一脸不服气,他补充道:

    “我说的是天下大定,蒙古人的王庭破了之后的大都,可不是现在呀……”

    朱标回:“如果你说大都,我觉得还不如金陵城好!”

    “金陵城自然有金陵城的好,这里富庶,也能据长江,只是国都设在此处,陛下就别想收拢北方的人心了,就算陛下在意这个,迁都北方也是势在必行!

    江南的偏安一隅,是守不住这大好河山的!”

    闻言,朱标若有所思,朱元璋其实也跟他说过类似的话。

    朱标死后,老朱绝了迁都的决心,所以关于北方的问题其实也一直没有解决。

    朱棣继位之后,他的大本营河北那一带还造反不断。

    真正弥合南北,还是朱棣迁都之后事。

    大都、开封、西安都好,迁徙北方是最合适的,可是具体迁往哪里,张异作为后世之人,他当然选北京。

    但他也知道,那时候的元大都,根本不可能被皇帝选中,北方元朝的势力,就算给赶出蒙古,也依然拥有足够的实力打回来!

    从洪武五年那场北伐的失败,大明错失了一鼓作气解决北元的时机。

    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北元都是心腹大患!

    可是二十年后,未来的顺天府完全有定都的可能性。

    “我们要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天下的经济中心,已经彻底转到江南,所以就算迁都的话,粮草运转是最为重要的事,比起开封和西安,大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从南到北的水路畅通……”

    “虽然隋文帝修的那条运河现在已经废得差不多了,但毕竟还能用,如果咱们在这修一条运河,完全可以解决运粮问题!

    而且一条运河,周边汇集的城市,一路都可以盘活……

    这明显是更划算的生意!”

    反正是键政,张异聊得兴起,干脆直接给朱标画出一条中原的草图,并且将后世用了大帝修筑的京杭大运河画出来!

    这条河一画,朱标登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仿佛张异说的答案,就是最优解!

    海运虽然不太行,但也可以作为运粮的补充!”

    张异又指着海岸线说。

    海运,其实在老朱禁海之后,这条航线也没有停过,只不过海运运转的粮食并不多!

    朱标看着那条海岸线如遭雷击。

    张异说别的他不行动,海岸线让他想起父皇的玄武军。

    玄武军是老朱等安定四方之后为大明水军留下来的种子,既然是种子,一开始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可是你留了番号,组建水师,总要练兵!

    张异无心的体型,似乎又为他找到一个理由。

    “大都!”

    朱标看着地图上,那座还不属于大明的城市,心头狂热!

    “口好渴!”

    张异一番酣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