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章 天下无不可变之法(2 / 3)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是,这种人觉得儿孙不行,就拼命想给儿孙安排好一切!

    但是,再英明的帝王他也不可能看到百年之后的情况呀!所以有些安排,当下是对的,未来却不一定对……

    可是,皇帝错就错在,他怕子孙不孝,坏了大明的江山,所以有些政策吧,他是以组训的形式定下来!

    咱们华夏讲究孝道,既然是祖训,后世的皇帝想要变通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谁都不想落个不肖子孙的名声,所以有些事情本来可变,却不敢变,不能变,

    但天下无不可变之法,这世间上唯一不变的一件事就是变化本身!

    因为怕子孙出错而将一些政策定死,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些本来能早早解决的事情,到最后却变成不得不变!”

    一道轰雷在朱元璋脑海中炸响,张异这些话给他的触动,远比他想象中还要大。

    “天下无不可变之法?

    世间唯一不变之事,就是变化本身?”

    当张异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身上仿佛萦绕着一缕神秘的气息。

    张异这话蕴含的哲理,意境深远!

    朱元璋低下头,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做的事,是不是犯下了张异所说的错误?

    人贵自知,可见自知之难!

    他得到的结果就是他真的会犯下这种错误,他穷怕了,也因为失去父母,兄弟离散的关系,朱元璋登基之后,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可是又担心子孙不孝,将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给败了,子孙又会落得当乞丐,甚至还不如的下场。

    就如这海禁政策,假设他真的觉得封印海禁是对的,他确实会担心后世的皇帝不听他的话。

    “为什么海禁政策放在现在是对的,但后边却有害呢?”

    “因为天下就这么大,可是世界很大……”

    “天下?世界?”

    朱家父子和马皇后闻言一愣,这不是一种概念吗?

    “有什么区别?”

    “咱们华夏人以为的天下,无非就是中原,西域,北方的蒙古草原,江南,最多到南蛮琼州那一带,这是我们汉人能想象的世界的边界,也是我们华夏人要争夺的天下,可是叔叔应该也知道,遥远的西方,有番商渡海而来,他们的家乡是蒙古人的铁骑曾经踏足过的欧洲!”

    欧洲往南走,有未开化的非洲大陆,那里的人皮肤黑如墨……

    在海的另一边,还有尚未被主流文明登陆的新大陆,有玛雅文明为主的印第安人在生活……”

    张异简单给他们介绍了一下这个世界,这种前所未有的见闻,让朱元璋父子妻子三人瞠目结舌。

    天下,世界!

    也许从直面意义上来说是差不多的意思,但张异的区分的方式很简单。

    天下,是华夏君王目光之所及之地,是中土,但听张异所言,这华夏所占据之天下,只是这世界的小小的角落。

    “其他之地,听你说皆是蛮夷之地,圣人未教化之地,此等土地要之何益?”

    “因为天下太小了,整个华夏延续数千年的国运,也会逐渐走下坡……

    叔叔可曾想过,为什么我华夏历经千年,每个王朝都不过数百年而亡?”

    “其实这道理很简单,因为天下就这么大,就只能养活这么多人……

    当一个王朝经历开国休养生息,人口增长,经济复苏的上升通道之后,接下来就要面对一个问题……

    那就是贵族地主的土地兼并,导致朝廷收不上税收,加大对百姓的盘剥,百姓活不下去,起兵造访,将这天下打得支离破碎,然后再重新开始……

    这是王朝的魔咒,几乎不可解的魔咒!

    不同的时期,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同,我在未来看见过两个名词……

    就业和上升通道,是任何政权都要提供的保障,如果没有了,那天下就不稳了!

    不说海禁,就如休养生息之国策,皇帝重农抑商对不对,当然对,如果不打压商人,谁愿意去种田,可是如果休养生息二十年,百姓耕有其田,他生下的孩子却没有新的天地耕种,他如何养活自己?”

    开荒?还是那句话,天下的地是有限的,而且土地兼并这种事放在任何王朝都会发生,这些人的活路,生计,又该怎么办?

    有谋生的手段,叫做就业,就业关系百姓能不能养活自己的问题,

    叔叔,您觉得到了那个时候,朝廷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朱元璋低下头,认真思索张异的问题,

    他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工商业。

    士农工商,农是王朝的基础,但如果百姓无田可耕,自然要想办法养活自己,工商业就是承载张异说的那个什么“就业”的方向。

    “这就是所谓的天下无不变之法,天下有变,若法不变,昔日之法便成恶法,成为损害王朝根基的存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