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三章 收服北方的一点可能性(2 / 3)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

    此刻,老朱被苏璟的话一说,陷入了沉默。

    这大明对于北方的方针,就是他亲自制定的,就是要打的北元余孽没胆子再进入中原。

    至于说教化那些鞑子,还要管理他们,老朱压根就没有想过。

    朱元璋也是有着深厚汉人情节的,蛮夷之人,压根没资格成为大明的子民。

    不过,听完苏璟这番话,朱元璋亦是开始认真思考了起来。

    其实,也不是整个大明就苏璟一个明白人。

    只是,除了苏璟以外,向老朱这么建议的人,老朱根本听不进去。

    没办法,老朱是天子,这样的情况是必然会出现的。

    “苏璟,按你的说法,那咱岂不是要在北方设立州府,还要驻扎军队,派遣官员去治理?”

    老朱开口,直接点明了苏璟刚才话中的意思。

    苏璟点头道:“不错,打败北方的鞑子很容易,但打服他们不可能,想要北方之患彻底消散,那就得将其收入大明,有且仅有其一个办法。”

    朱元璋再度沉默。

    将北方收入麾下,乍一听是版图的扩大,是件好事。

    但老朱已经身为大明天子管理了大明两年多了,一个国家,疆域越大,管理起来难度也是越大的。

    尤其是北方苦寒之地!

    “苏璟,现在大明还没有将北方收入版图的条件。”

    朱元璋郑重道:“北方乃是苦寒之地,那些个元人都是游牧民族,没有良田,粮食产量低,人口很稀疏,管理起来有难度,又不能给大明上缴太多的税收,甚至遇到天灾还得从国库里支出钱粮。”

    “大明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撑北方的纳入。”

    老朱颇为无奈,听着苏璟讲述着彻底平北虏之患的办法,但偏偏就是无法实现。

    这不是苏璟的办法不行,而是大明不具备这个实力。

    苏璟给老朱倒了杯茶道:“陛下,喝茶。”

    老朱下意识的接过茶杯,但回过神来立刻道:“苏璟,你这小子,故意的吧,就是给咱一点希望,又把这个希望给破灭。”

    苏璟当即道:“陛下,您这话可就是冤枉我了,我本来都不想说,是您硬要问我的。”

    “就好像之前那个兵部陈侍郎,好说歹说非要找我来治病,我哪会什么医术啊!堂堂的兵部侍郎,差点没折在我府上,吓死我了。”

    苏璟相信,陈侍郎的那杠子事情,肯定是传遍京城了。

    老朱虽然公务繁忙,但大概率也是听过的。

    “你还好意思说!你知道陈侍郎第二天直接告病了!”

    朱元璋瞪了一眼苏璟道。

    一个兵部侍郎,就因为到了苏璟那里一趟,直接告病了。

    老朱才提拔他没几天,就这么快。

    苏璟马上不服气道:“陛下,这事您怪我就过分了,那陈侍郎本身的腰伤,又不是我搞的,是他自己不注意。而且连太医都治不了的伤,找我又有什么用呢?”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谁叫你神医之名,遍传京城啊。”

    “冤枉啊!”

    苏璟立刻道:“别人不知道也就算了,陛下你应该是清楚的,我是真不懂什么医术,鄂国公的病那完全就是他自己身体好,与我关系不大。魏国公那边……”

    “行了行了,你也别解释了,咱也就随便说说,这事咱不会怪罪你。”

    苏璟还想解释,老朱直接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也不知道是不想听解释呢,还是知道有些事情,苏璟并不好解释。

    “是,陛下。”

    苏璟闭嘴,十分的识趣。

    朱元璋继续道:“你刚才不是说北虏比起南倭还是有一点可能的吗?听到现在,咱可没有听到那一点可能。”

    北方的问题,一直都是老朱的心头之患,比起南方的倭寇更甚。

    毕竟倭寇的问题虽然麻烦,大海对于大明来说是阻隔,对于东瀛来说也是。

    这种地理条件下,注定了倭寇只能形成小规模的骚扰。

    但北方就不一样了,一旦鞑子过来,那就是广阔的平原,游牧民族的马上战力,老朱很是清楚。

    “既然陛下问,那我就继续说。”

    苏璟喝了口茶,继续道:“先前我与陛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想要把北虏的问题解决,那就是吸纳那些北方游牧民族。”

    “陛下也很清楚,以大明现在的情况,国力不允许。所以呢,想要这件事完成,肯定不能是一朝之功,得靠着陛下的子孙后辈,不断地累积实力。”

    “理论上来说,有朝一日这件事总归是能解决的,毕竟大明的国力,肯定会不断地变强。这便是我说的那一点可能性了。”

    苏璟这话说的,颇为理想。

    只是听这么说,好像还真挺像那么回事的。

    “苏璟,你就别卖关子了,这事为什么做不成,你得给咱说清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