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章 此法,我认为不妥(2 / 3)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下,胡惟庸就做出了决定。

    他缓缓出列,朝着朱元璋躬身拱手道:“回禀陛下,丞相大人所言便是臣之所想,臣以为,当即刻推行,多耽误一会,便多一些百姓遭灾。”

    胡惟庸还是克制住了,这李善长不是其他人,不仅仅是左丞相,还是他的贵人。

    在这种时候,绝不能头脑一热就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了。

    果然,听到胡惟庸的话,李善长表情虽然没什么变化,但身子明显放松了一些。

    这倒不是担心胡惟庸说了什么话会威胁自己的地位,而是这位自己的心腹做了一个心腹应该做的事情。

    “此言有理,救灾之事,不得拖延。”

    朱元璋点头道:“那便退朝去做吧。”

    老朱也是雷厉风行的性格,这事议完,马上就让下面的开始执行了。

    毕竟,洪水可不会等人。

    这大明初期的朝堂,处理事情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朱元璋却没有空闲,他得回自己的“办公室”继续处理政务。

    洪灾对于百姓来说,那是天大的事情。

    但在朱元璋这里,只能说是紧急之事,上朝迅速处理,那就完了。

    因为这场洪灾导致的后续可能发生的事情,才是朱元璋最为担忧的。

    连续的看了十几个奏章,老朱也感觉眼睛有些累了。

    他闭上眼,沉思养神。

    脑海里却还在考虑,这洪灾一事,朝廷拨粮之后,国库还剩下了多少。

    军队的派驻,能不能起到维稳的作用。

    那些灾民救助之后,又需要多久才能重新恢复生产。

    这明年的北伐,还能不能正常的进行。

    一桩桩,一件件,是应接不暇。

    大明,还是需要一个能臣来辅佐自己啊!

    朱元璋内心微微一叹,不由的想到了苏璟。

    若是苏璟能建言献策的话,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我这是怎么了,这等救灾之事,苏璟最多也就是捐钱捐粮了。”

    朱元璋自嘲了一句,随即继续开始处理政务。

    这没过多久,拱卫郎出现,传递的正是朱标最新的回信。

    “标儿又来消息了。”

    朱元璋有些兴奋,拿起信,立刻直奔坤宁宫而去。

    他知道,马皇后已经思念许久朱标和朱橚了。

    虽然有拱卫郎们时常汇报,但那只是冰冷的叙述。

    朱标的亲笔信,可温暖太多了。

    “重八,你怎么来了?刚刚不是才上朝处理浙江水患一事么。”

    马皇后见到朱元璋出现,有些惊讶的问道。

    别看她基本上都在坤宁宫,但对于很多事情,都是知道的。

    这要是换在其他的朝代,皇后对于政事这般了解和热衷,怕是会被皇帝猜忌。

    后宫不干政,这可是规矩。

    但在朱元璋这里,他并不会有这些想法。

    毕竟,这是自己的“糟糠之妻”,在起义之时,一路陪伴,不少事情都是马皇后的建议才得以实施下去。

    马皇后干政,那不叫干政,那是一家人互帮互助。

    朱元璋举起朱标的回信道:“刚处理完,这标儿来信了,我特意拿来咱们一起看。”

    “处理好了?”

    马皇后第一时间没有问儿子的信,而是关心浙江水患的处理情况。

    家国,哪个在前,马皇后始终都分的很清。

    朱元璋点点头,但脸色也沉重了一些道:“都处理好了,有善长在,当能安稳度过。”

    马皇后听到这个回答,轻轻松了口气道:“那就好,浙江水患,怕又是有不少百姓流离失所,重八,你身为天子,绝对要做好表率,不能让天下人找出可以指摘的地方。”

    虽说朱元璋已经当上了皇帝,但局势依旧复杂。

    马皇后的担心,无不道理。

    “妹子,你就放心吧,我知晓的。”

    朱元璋点点头道。

    这大事聊完,两人才打开了朱标的信件。

    这一次朱标的回信比较长,毕竟也有很长一点时间没写了。

    他先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和朱橚的近况,在苏璟这里,两人一切安好,并不需要担心。

    然后朱标又详细的描述了朱橚的学习情况,苏璟主要在教导朱橚的东西是什么。

    因为考虑到朱元璋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朱标也没有谈的太深,只是简单的叙述,并表示之后等朱橚回去了,可以自行询问。

    再然后就是在他自己了,首先讲自己在和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干了些什么。

    最后,便是苏璟对于朱标的教导,那些重要的教导。

    朱元璋和马皇后看的很细致,即便不少事情他们都已经通过拱卫郎的汇报了解了。

    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