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三章 改朝换代(求月票!)(3 / 3)  干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说到这里,李存总结道:“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此乃鸩酒,不愿为我大乾效力,愿为赵宋殉葬之人便喝下此酒罢。”

    李存话音一落,李若水就昂首挺胸上前,并朗声说道:“忠臣不事二君,李若水先走一步!”

    走到赵桓身前,李若水“当当当”的给赵桓磕了三个响头,口中道:“臣无能,叫官家受辱,先走一步矣!”

    李若水原来叫李若冰,是赵桓给他改的李若水,在赵佶当皇帝时,他并不受重用,等到赵桓继位,非常器重李若水,加封李若水为礼部尚书,李若水不受,改封吏部侍郞。

    如今,李若水第一个站出来报赵桓的知遇之恩。

    对于李若水这样忠肝义胆又知恩图报的人,李存很喜欢,奈何,他并不是忠于自己,所以李存能做的,也就剩下成全他了。

    李若水没有做作,他稳稳的给他自己倒了一杯毒酒,然后一饮而尽。

    很快,李若水就七窍流血,一头栽倒在地。

    见到李若水的惨样,不少也想为赵宋王朝尽忠的人,立即就打起了退堂鼓。

    结果,一时之间,冷了场。

    欧阳珣见此,毅然出列,然后也给赵桓磕了三个头,说道:“臣不能叫世人以为我大宋无忠臣,臣先走一步,陛下保重!”

    欧阳珣曾给赵桓上书,极力主张“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与人。”

    欧阳珣声泪俱下的对赵桓说:“国难之时,应令各地守臣与敌力战。战败而失地,它日收复时可理直;不战而割地,它日若想收回则理曲。”

    赵桓当时泪流满面,无言以对。

    何栗解释说:“两河土地,的确不应割让,但与社稷江山相比,与百万京城生灵相比,孰轻孰重?这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欧阳珣转过身,朝着何栗怒斥道:“你身为宰相,运筹无方,京城失守,万死不足!你还有何颜面,立于朝堂之上?”

    何栗大怒,欲杀欧阳珣。

    但因赵桓与群臣皆反对,而没杀成。

    倒完酒,欧阳珣看着何栗和孙傅怒斥道:“你等宰相,误君至此,不当以死谢罪吗?”

    言毕,欧阳珣义无反顾喝下这杯毒酒。

    可能是觉得欧阳珣说得有道理,也可能是觉得自己确实是对不起赵宋王朝,何栗和孙傅先后出列,然后对赵桓说:“臣无能!”,随后也喝下了毒酒。

    接着,傅察、李翼、李邈也先后喝下毒酒。

    轮到了黄经臣、唐恪、张叔夜时,壶中突然没有了毒酒。

    李存见此,看着一众宋臣,问道:“还有谁欲喝这毒酒,朕一并赐之。”

    结果,再也没有人站出来。

    对此,李存还算欣慰,这至少证明,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也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到底还是有不少原本忠于赵宋王朝的人最终选择了为自己效力。

    感慨过后,李存看向黄经臣、唐恪、张叔夜:“你三人气节不失,已无愧于赵宋矣,然天意叫你三人不死,宜从之。”

    随后,李存下令,厚葬李若水、欧阳珣、何栗、孙傅、傅察、李翼、李邈七人。

    李存还亲笔为七人题了“宋朝忠臣”四个字。

    改朝换代,难免流血。

    只死了七个人,也算是比较好的了。

    顺便说一句,过后还有徐处仁、张孝纯、蔡靖等近二十人请求告老还乡。

    李存怕他们回乡之后,再起兵响应赵构,因此并没有批准,只允许他们在东京汴梁城致仕。

    数日之后,李存命人悄无声息的将赵佶、赵桓等赵宋王朝的皇室成员、宗室成员中的男人(包括男孩)全都给秘密送回应天府,跟辽国的皇室和宗室关押在一起。

    至此,李存的改朝换代算是初步完成……

    ……

    ……

    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