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六章 兵临城下(求月票!)(2 / 3)  干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纯心急如焚,他很怕哪天,岳飞突然不锁城了,改为攻打太原城。

    那样的话,太原城十有八九将会沦陷。

    而王禀却不像张孝纯那样患得患失,他偶尔还会率领一队轻骑出城偷袭一下锁城的乾军。

    前天,王禀还捉了一个乾军小校回来。

    从那个乾军小校的口中,张孝纯、王禀等太原城中的人,不仅得知岳飞已经将附近的地区全部打下了,还得知李存已经亲率大军南下伐宋了。

    张孝纯得知这些事情了以后,心情非常沉重,他感到太原城已危在旦夕。

    为了避免更大伤亡,为了防止乾军屠城,张孝纯产生了开城投降的念头。

    这天,张孝纯召集诸监司开会商议开城投降一事。

    王禀得知后,立即率领刀手五百人来到知府府衙拜谒张孝纯。

    王禀让刀手们列队于府衙门前,他大声问道:「汝等欲官否?」

    众人回答:「然!」

    王禀说:「为朝廷立功,则官可得。」

    王禀又问:「汝等欲赏否?」

    众人回答:「然!」

    王禀说:「为朝廷御敌,则赏可致。」

    王禀接着又说:「汝等既欲官,又欲赏,宜宣力尽心,以忠卫国。借如汝等辈流中有言降者,当如何?」

    众人举起大刀回答:「愿以此戮之!」

    王禀问:「如禀言降,当如何?」

    众人又举起大刀回答:「亦乞此戮之!」

    王禀又问:「宣抚与众监司言降,当如何?」

    众人又举起大刀回答:「亦乞此戮之!」

    张孝纯见状大惊,自此以后,绝口不再提投降一事,而城中的兵权尽在王禀手中。

    此时,太原城中的军队与居民合计大约有两万余人,张孝纯和王禀号令全城行动起来,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居民全部发给武器武装起来,分派地段,昼夜守城。

    他们又在土城之外挖掘了一条战壕,在土城之内又筑起了一道重城,并对城内存粮实行军事管制,不分贫富,均按人头每日供应。

    张孝纯坐镇府中,统筹后勤安排。

    而王禀则每日在城墙上督战守城,他身先士卒,每日往来驰驱,凡有告急之处,他都亲自前往查看。

    所以,跟河北三镇一样,

    太原城也做好了长期抵抗的准备……

    在李存亲率大军大举南下之际,在赵宋王朝的文武百官的劝谏下,赵佶改变原来的让赵桓以皇太子的身份留守东京汴梁城抵御乾军入侵的计划,改为装病禅位,将皇帝之位传给了赵桓。

    而赵桓则在哭哭啼啼中于福宁殿中继位,成了赵宋王朝新的皇帝。

    赵桓继位了之后,按照惯例大赦天下:

    「我国家创业守成,绍二百年之祚运;宅中图大,奠三万里之幅员。肆及眇躬,嗣膺神器。永念缵承之重,惧剧春冰;载惟临御之艰,忧深朽索。矧今边陲未靖,师旅方兴,肆推旷荡之恩,用慰迩遐之望,可大赦天下。应赦书到日,昧爽以前,罪人除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赦,基余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已结证未结证,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随后,赵桓颁布圣旨,皇太子妃朱琏被立为钦宗朝皇后,东宫重臣、赵桓相处有十年之久的耿南仲被任命为资政殿大学士、佥书枢密院事。

    接着,赵桓又下诏,任命在赵桓继位的过程当中立下大功的吴敏为中大夫、门下侍郎,任命在终南山豹林里隐居的老将种师道为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制置使兼都统制,任命帮赵桓当住赵楷的步军都指挥使何灌为河北河东路制置使兼副都统。

    赵佶禅位给赵桓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赵宋王朝的很大一部分官员都以为,李存发动这场侵略针对的是赵佶,他们将皇帝换成口碑还不错的赵桓,李存就会停止南下,然后坐下来跟赵宋王朝谈判,商量两家该如何和平共处。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桓一当上皇帝,就派人带着他的手诏前往河北、河东诸州军,严令他们不得轻举妄动。

    此事大大方便了李存。

    因为宋军打不还手,李存很轻易的就攻打下来了庆源府、信德府等城,大军直逼赵宋王朝在北方的最后一道防线——黄河。

    赵桓君臣得知,李存明知他们赵宋王朝已经换了一位恭俭仁慈的皇帝,还继续南下,并且马上就要打到黄河了,一下子就慌乱了起来。

    赵桓连忙任命梁方平为威武军节度使,火速率军前去守卫浚州黄河大桥。

    梁方平是赵桓的亲信,属于东宫出身的宦官,他也是继童贯、谭稹,赵宋王朝第三个担任统军将帅的宦官。

    去年和前年,由于天灾和人祸,河北、京东多地,盗贼蜂起,张迪、高托山等人也率众起义。

    当时,在赵桓的举荐下,赵佶认命梁方平为统帅,率领刘光世等将前去平叛,稳定了河北、京东地区的局面,立下了不少功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