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风雪夜(3 / 4)  慷慨天山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在了冰峰上。

    数了数,刚好够两顿。

    早饭和午饭有了着落,算时间,那时候别克差不多也能返回。只要大家按时完成勘探任务,就能顺利下山,不会出现饿肚子的情况。

    刘振华一直注意着天气的变化。

    这场雪租租下了一个多小时,才骤然停下。

    就像是有人按下了开关一样,说停就停,绝不拖泥带水。

    大学过后,天气过分的晴朗。

    这对勘探来说,是个极为难得的机会。

    晴朗的天气通透性很好,能见度高,不借助望远镜和三脚架都能看的比平时更远更准确。

    收拾好所需要的仪器,待太阳一露头,众人便出发开始执行任务。

    灿烂的阳光照着雪白的山岗,强烈的反射光线让众人都睁不开眼睛。

    刘振华想起昨晚别克的提醒,和李秀英的解释,连忙提醒众人不要直勾勾的盯着雪地看,别的了雪盲症把自己弄瞎了。

    他本想再卖弄一番理论,但却死活想不起来“紫外线”这个词,便只好作罢。

    天气虽然好,但山路却全都被新下的大雪覆盖住。队伍只能摸索着前进,用手中的火把先戳戳前方一步远的距离,确定结实,能承受住体重后,才迈出步子。

    别克不在,刘振华主动当起了排头兵。

    他让机枪手押后,自己带着队伍一步一探的朝前走去。

    雪太深了,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棍子的长度。刘振华只待让身后的徐参谋拉住自己的背包,伸出一条腿去,同时重心后仰,以此来探明虚实。

    与其说是走,不如说是蹚。

    因为雪深的地方根本迈不开腿,只能用膝盖强行把雪朝着两边顶开。

    好在一片银山雪景,看上去别有风趣。

    尤其是两命女兵,虽然都来自北方,但除了新疆外,北方也没几个地方能见到这么大的雪和如此高的冰峰!

    经过了一夜的适应,大家的身体已经差不多能接受这么高的海拔。不过刘振华还是很注意掌握前进的节奏,每间隔十五分钟,就停下休息五分钟。这样虽然会延误效率,但对整个队伍来说却是最安全的方法,徐参谋也很是赞同。

    很快,队伍就完成了在至高处的测量,行进到一片松林里。松树的枝条被雪压的弯曲度很大,随着风还时不时的落下一团团雪花,在半空中纷纷扬扬的,看上去很是漂亮!

    “啊!”

    刘振华正在欣赏眼前的景色,身后却传来了赵明霞的一声惊呼。

    “怎么回事?”

    赵明霞不好意思的摇摇头:

    “一团雪刚好掉进我的脖子里了,好凉!”

    众人一听,顿时笑了起来。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

    后来队伍里接二连三,几乎人人都被从树枝上掉下里的雪团砸进了脖子里。

    唯有机枪手例外,他脖子上挂着炊事员的铺盖,堵的严严实实,雪根本进不去。

    忽然又一阵风起,两团雪花不偏不倚的咂在刘振华和赵明霞的头上,弄得一片白,看上去像两位老人家。

    徐参谋见状,不禁有感而发: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众人都听不懂,刘振华问道:

    “徐参谋,这啥意思啊!”

    徐参谋解释道: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意思是想你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了你的骨肉,最终会化成一抔黄土。而我暂时还借住在人间,但也是两鬓苍苍,就像是下大雪落满了头顶一样。”

    刘振华还是没听懂,不知道徐参谋在这种情况下说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参谋笑呵呵的说道:

    “虽然白居易这首诗是为悼念朋友写的,但后人往往用于男女双方至死不渝的感情,即便是阴阳两隔都不能中断思念!”

    说完,他看了一眼刘振华和赵明霞。

    两人正在各自扑打头上的落雪。

    听懂了徐参谋话中的深意,赵明霞恨不得把脸埋到脖子里去。刘振华却是假装咳嗽了几声,然后招呼着队伍继续出发。

    在松林里,队伍发现了一条绝佳的路线。

    既能避开旁边险峻的悬崖峭壁,坡度还比其他地方平缓很多,修筑道路的难度一下就降低了。

    徐参谋十分兴奋的在地图上做了标记,并且立起三脚架,登上去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四周的情况,把周围的一切都详详细细的记录在笔记本里。

    “咱们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刘营长,算时间你看什么时候返回?”

    刘振华独自走到稍微空旷些的地方,透过松树纵横交错的只差看了看天色,回答道:

    “咱们原地休整一下,差不多就该回去了。不然天再暗点,万一又下雪,我们就会被困住!”

    这里的海拔要比冰峰上低些,飞禽走兽的踪迹也渐渐多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