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7章 黄金航线(一)(2 / 3)  明末逐鹿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我们不久之后就能看到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松江郡。

    舰队将会在松江郡补充动力煤。」

    楚王鲁晨阳好奇的问道:「本王在松江郡采购一批物资,但早就通过海运发往楚国。

    舰队购买动力煤,那不是在哪一个港口都可以。」

    胡伟伟立刻解释道:「君上,松江郡是长江的入海口。

    长江沿岸有数个采煤区,他们生产的煤炭,通过货船运往松江郡成本非常低。

    通过水运的方式,物体的数量越庞大,成本就会越低。

    这样一来,松江郡的煤炭价格,已经是周边城市最低的价格。

    我们船队需要大量的煤炭,每吨煤炭能节省几两银币,那都能节省一笔庞大的资金。」

    楚王鲁晨阳点点头,夸赞道:「这个做法非常好,我们楚国新立,到处都需要钱。

    燃料这里能节省一点,就能把更多的钱用在其他地方。」

    楚王鲁晨阳看着天空上出现的道道黑烟。

    蒸汽动力的船舶与风帆舰相比,出现了很多的优点。

    它唯一的缺点,那就是让这艘巨大的船只动起来,需要花费额外的代价。

    楚王鲁晨阳无聊时观察航线周边的商船。

    他发现距离松江郡越近,航线上的船舶就变得越多。

    船队快抵达松江郡港口时,海面上已经挤满了船舶。

    他们需要在松江郡派来的引导船引导下,才能顺利停靠在码头上。

    船队主要的人,都需要在船上等待。

    楚王鲁晨阳带着心腹参观松江郡。

    松江这座城,给楚王鲁晨阳第一印象就是繁华。

    他在十几年之前来过松江,那时候的松江,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

    现在的松江完全大变样,楚王鲁晨阳认为松江比京城还繁华。

    京城毕竟有着皇帝苏河,有着勋贵和文官。

    京城整体给人的氛围就是在求稳。

    松江这里商业更加繁华,同时也没了京城那股压抑感。

    楚王鲁晨阳感觉松江有一些放飞自我。

    他对松江的第一印象,那就是矗立在码头旁的灯塔。

    松江的灯塔高七八十米。

    楚王鲁晨阳都能想象到在夜晚时,这座巨大的灯塔,为迷茫的船只引领方向。

    松江城的整体建筑,他也与楚王鲁晨阳印象之中的其他城市有所不同。

    其他的城市,或多或少都保留着古建筑。

    哪怕是古建筑少一些,城市里的房屋也主要是平房为主。

    松江这里的房子,动辄六七层楼之高。

    楚王鲁晨阳看到有的房子,足足有二三十层。

    这些高楼大厦,在其他地方很少见,但在松江这里很常见。

    楚王鲁晨阳稍微一想就明白,松江的地区不大,但却汇聚了大量的商人。

    松江本地工厂也较多,吸纳了大量的工人。

    让这些人住平房,松江根本没有那么多地方。

    松江只能另辟蹊径,把楼往高了盖。

    这样本来只能住三四人的地方,就可以住几十人。

    楚王鲁晨阳看着大街上不断传来的商人叫卖声。

    他在大街上也能看到挑着货物到处走的货郎。

    松江的马路上,来往的货车非常多。

    他们拉着工厂生产好的货物,前往码头运往世界各地。

    帝国三个工业重镇,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楚王鲁晨阳这段时间在京城周边采购建国需要的货物。

    他已经见识到环渤海工业重镇的情况。

    环渤海工业纵深主要生产重工业产品,例如钢铁、蒸汽机、火车头。

    长三角这里轻工业和重工业并重。

    重工业除了船舶制造,主要是服务轻工业的机械制造。

    楚王鲁晨阳之前,就在松江采购了大量的纺织机器和农用机器。

    这些机器现在已经快运到楚国,等到他抵达楚国,一些筹备快的工厂,都可以投入使用。

    楚王鲁晨阳体验松江这里的美食。

    他作为一名北方人,吃不惯这里的饭菜。

    他看向主管财政,自己的同乡好友方差。

    「购买我们开发公司的商人,松江这里的多不多。」

    楚王鲁晨阳平时不太关注这些事,都是交给方差负责。

    他的意见很明显,松江这里的商人占比较高。

    他会面见这些商人,了解这些商人的需求。

    这些商人能花费重金,押注楚国在今后能崛起。

    楚王鲁晨阳也会给予这些商人额外的照顾,因为他们的利益基本相同。

    方差摆了摆手说道:「松江这里的商人极为精明。

    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我们楚国境内缺少煤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