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3章 收购疑云,张硕要再次大撒币!(4 / 5)  天天撒币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凭白烧钱罢了。

    这也导致霉团一直处在亏损边缘,股价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跳水。

    直至被腾达等投资者抛弃!

    最根本的区别是,张硕对青橙集团的期待,并没有掺杂阿狸、腾达那样的野心,自然就可以泰然处之。

    格局就不一样。

    ………

    10月14日,星期一。

    上午十时许,张硕陪同礼部李侍郎、陶老等一干从京师赶来的大佬,参观、考察了正在建设当中的东方理工大学。

    虽然是私立大学,但东方理工大爷也要纳入礼部统一管理的范畴。

    因而过程考核是必须的。

    而作为一家定位建成世界一流水准的私立大学,东方理工大学的建设已经走上正轨,随处可见忙碌的工地。

    优先建设的项目中,就包括春苗基金捐赠的春苗图书馆。

    其他还有萌芽集团跟东方理工大学合作推进建设的动力火箭实验室、卫星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驾驶实验室等等。

    一些已经落成的实验室,甚至已经有研究人员入驻。

    他们同时也是东方理工大学从全球各地聘请的第一批教员,在还没有教学任务的时候,主要以参与或者主持科研项目为主。

    本身,东方理工大学也会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学。

    因而实验室格外的多。

    哪怕是清北大学这样的巨擘,如果看到东方理工大学初步拟定的科研规划以及科研预算,估计也会眼馋到不行。

    “建设速度很快啊。”

    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又听取了东方理工大学筹备组的专题汇报,李侍郎显然对于东方理工大学的建设进度,感到非常之满意。

    “其实还好。”

    在有基建狂魔之称的华夏,只要资金给到位,工程建设根本就不成问题。

    尤其是像滨海城这样的发达城市。

    加上东方理工大学的建筑面积虽然很大,单体建筑的数量也非常之多,但基本都是六层以下的多层建筑。

    唯一的高层就是教职小区。

    因此,除了像体育馆、艺术馆一类的超级建筑,其他建筑的施工难度都非常的低,对忠建叁局这样的建筑业巨头而言,那更是轻松拿捏。

    建造起来自然是飞快!

    而提前忠建叁局,可以说是萌芽在建筑领域最为亲密的合作伙伴了,承接了萌芽产业园内小一半的工程建设。

    搞得逢年过节,都要给张硕送上热情问候。

    中午吃过工作餐之后,当天晚上,张硕又单独设宴,亲自招待了李侍郎、陶老一行,权当是尽地主之谊。

    因为人少,也正好聊一些相对私密的话题。

    “陶老,对于华夏基础学科研究的支持,春苗基金想要加大力度,您老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张硕虚心求教。

    之前提过。

    对于华夏基础学科的研究,春苗基金之前仅限于设立春苗奖学金,设立沃土奖、青苗奖,以及资助全国的中学基础设施建设。

    其他还有捐赠图书,资助炎黄图书馆、智慧课堂项目等等。

    再就是对东方理工大学的例行捐赠。

    项目是不少,但这些个项目全部加在一起,平均每年顶天了,也就花个二十亿左右的资金。

    对于如今财大气粗的萌芽集团而言,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不忘初心的张硕,就准备要加大在这一块的支持力度。

    但具体怎么支持,又如何确保说,春苗基金提供的资金,能够花对地方,花在该花的领域,就是一门大学问了。

    张硕不懂。

    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向陶老、李侍郎等人请教。

    “春苗基金,准备加多大的力度?”陶老果然就来了兴趣。

    那边李侍郎也好奇看过来。

    “每年再支持个一百亿,怎么样?”张硕不敢拖大。

    “咳…”

    陶老直接就被茶水呛到,李侍郎也是睁大了眼睛。

    “绝对够了!”

    恢复平静的陶老,看向张硕的目光,是要多慈祥有多慈祥,要多满意有多满意,反倒是把张硕看得有些不自在。

    殊不知。

    每年百亿研发资金,对于华夏基础学科的发展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绝对是一枚重磅炸弹。

    “有了这样一笔资金,完全可以用以资助一些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比如粒子对撞机、天眼之类的。”

    陶老神情难掩激动。

    “那这件事就口头说定了,具体怎么操作,我是个外行,指定是不懂的,还得靠陶老、李侍郎你们二位来指点。春苗基金只管出钱。”

    张硕也是鸡贼,趁机跟陶老绑定,想要借助陶老在华夏科学家的威望,来确保春苗基金捐出的资金,能够用在正当的地方。

    至于说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