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中。
想到这里,马毅搏也不觉得饿了,也不觉得冷,反而充满斗志;
东边不亮西边亮。
关于字节和滴滴,这两家企业,在2018年之前,滴滴的名气以及估值,的确远超字节;
不过再后来的各种安全事故下,以及滴滴陷入政策天花板,很难再次突破;
而字节,可谓是一路扶摇直上。
本来还想吃一顿大餐的马毅搏,顿时没了兴趣,直接在地下商场找了一个面馆,狼吞虎咽。
一顿饭,加上做饭等位的时间,也才二十分钟罢了。
下午两点钟,马毅搏终于找到滴滴所在,北旺西路。
滴滴目前,人数并不多,但相对字节,滴滴这里的确整齐很多。
本来正在商量着什么话题的众人,看着马毅搏的到来,也停了下来;
而一个人从中走了过来,带着疑惑的表情问道:“请问你找哪位呢”?
没错,走过来的这个人,正是滴滴的创始人程维;
说起程维,也是一个大才般的人物,哪怕此时的滴滴才属于初创阶段;
程维,2004年大学毕业。
他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要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
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程维充分实践了这一点,毕业的第一年,他换了六七份工作;
卖过保险,做过足疗;
当时很多工作,他只做了3个多月就放弃了;
或许,这就是天才的不同寻常之处吧!
对于很多年轻人走出校园,总会听到这样的忠告“先找一份工作好好干着”“换太多工作不好”;
这句话,的确是没有任何问题;
但他只适合一般人,对于那种致力于改变人类现状的人来说,就有些教条主义。
年轻人不要怕折腾,如果觉得现在的工作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发展,赶紧换。
别等到工作好几年了,改行成本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同时也该到了成家年龄的时候再想换工作,那样只会更痛苦。
不同的人,不同时期,所处环境和心境完全不同;
或许,会有人说,那是人家成功之后,之前的什么都是对的;
哪怕是错的,那对于他这个人来说,也是对的。
是
的,现实就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一番无畏的折腾中,慢慢凋零。
程维换了六七份工作以后,于2005年,进入阿里旗下的B2B公司从事业务工作,之后因为业绩出色,晋升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区域经理。
看下,这才是牛人,哪怕刚毕业第一年换了六份工作,最后还能进入阿里那样的大企业;
或许,当时的阿里还没有后世那样庞大,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入的;
有了之前六份工作的污点,程维都能顺利进入,可见个人能力之强,这个在工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阿里工作,对程维而言,就好像是在为之后成立滴滴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B2B业务经常要拜访很多企业客户,程维积累了些人脉资源,而且在阿里内部更是认识了自己的贵人:王刚,也是后来滴滴的风投人。
王刚是当时程维的领导。
草根创业,一定要拿到融资。
往往第一笔资金你很难从VC拿到,一般就来自于你的父母、亲朋,或者工作上的领导;
因为他们了解你的为人,知道你的工作能力。
而王刚,就是程维的风投资金提供者;
足以证明,程维的工作能力以及人品;
如果能力不行,人品不足,其他人是不会给这样一个下属投资,出钱又出力。
在滴滴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时候,王刚拿出70万,占股40%;
程维拿出10万资金,加上自己运营,占股60%;
后来王刚的这70万元,获得了35亿元回报。
所以王刚说:“遇到我是程维的运气,遇到程维是我的福气”。
刚开始,滴滴的业务并不好开展;
2012年7月,首都的三伏天,高温到三十八九度,程维和他的团队去出租车公司谈合作,结果可想而知;
一次次无功而返。
一个月后,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
在北京郊区昌平、只有200多辆车的出租车企业,成为第一家跟“滴滴”合作的公司。程维在司机例会上介绍产品。
当时100多个司机在场,只有20来个人有智能手机。
2012年9月,“滴滴”APP上线,当时已经有500个司机安装了这APP,但是上线使用的只有16个司机。
第二天,还灭了一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