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2 / 3)  人生回档2012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谈当中。

    想到这里,马毅搏也不觉得饿了,也不觉得冷,反而充满斗志;

    东边不亮西边亮。

    关于字节和滴滴,这两家企业,在2018年之前,滴滴的名气以及估值,的确远超字节;

    不过再后来的各种安全事故下,以及滴滴陷入政策天花板,很难再次突破;

    而字节,可谓是一路扶摇直上。

    本来还想吃一顿大餐的马毅搏,顿时没了兴趣,直接在地下商场找了一个面馆,狼吞虎咽。

    一顿饭,加上做饭等位的时间,也才二十分钟罢了。

    下午两点钟,马毅搏终于找到滴滴所在,北旺西路。

    滴滴目前,人数并不多,但相对字节,滴滴这里的确整齐很多。

    本来正在商量着什么话题的众人,看着马毅搏的到来,也停了下来;

    而一个人从中走了过来,带着疑惑的表情问道:“请问你找哪位呢”?

    没错,走过来的这个人,正是滴滴的创始人程维;

    说起程维,也是一个大才般的人物,哪怕此时的滴滴才属于初创阶段;

    程维,2004年大学毕业。

    他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要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

    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程维充分实践了这一点,毕业的第一年,他换了六七份工作;

    卖过保险,做过足疗;

    当时很多工作,他只做了3个多月就放弃了;

    或许,这就是天才的不同寻常之处吧!

    对于很多年轻人走出校园,总会听到这样的忠告“先找一份工作好好干着”“换太多工作不好”;

    这句话,的确是没有任何问题;

    但他只适合一般人,对于那种致力于改变人类现状的人来说,就有些教条主义。

    年轻人不要怕折腾,如果觉得现在的工作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发展,赶紧换。

    别等到工作好几年了,改行成本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同时也该到了成家年龄的时候再想换工作,那样只会更痛苦。

    不同的人,不同时期,所处环境和心境完全不同;

    或许,会有人说,那是人家成功之后,之前的什么都是对的;

    哪怕是错的,那对于他这个人来说,也是对的。

    是

    的,现实就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一番无畏的折腾中,慢慢凋零。

    程维换了六七份工作以后,于2005年,进入阿里旗下的B2B公司从事业务工作,之后因为业绩出色,晋升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区域经理。

    看下,这才是牛人,哪怕刚毕业第一年换了六份工作,最后还能进入阿里那样的大企业;

    或许,当时的阿里还没有后世那样庞大,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入的;

    有了之前六份工作的污点,程维都能顺利进入,可见个人能力之强,这个在工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阿里工作,对程维而言,就好像是在为之后成立滴滴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B2B业务经常要拜访很多企业客户,程维积累了些人脉资源,而且在阿里内部更是认识了自己的贵人:王刚,也是后来滴滴的风投人。

    王刚是当时程维的领导。

    草根创业,一定要拿到融资。

    往往第一笔资金你很难从VC拿到,一般就来自于你的父母、亲朋,或者工作上的领导;

    因为他们了解你的为人,知道你的工作能力。

    而王刚,就是程维的风投资金提供者;

    足以证明,程维的工作能力以及人品;

    如果能力不行,人品不足,其他人是不会给这样一个下属投资,出钱又出力。

    在滴滴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时候,王刚拿出70万,占股40%;

    程维拿出10万资金,加上自己运营,占股60%;

    后来王刚的这70万元,获得了35亿元回报。

    所以王刚说:“遇到我是程维的运气,遇到程维是我的福气”。

    刚开始,滴滴的业务并不好开展;

    2012年7月,首都的三伏天,高温到三十八九度,程维和他的团队去出租车公司谈合作,结果可想而知;

    一次次无功而返。

    一个月后,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

    在北京郊区昌平、只有200多辆车的出租车企业,成为第一家跟“滴滴”合作的公司。程维在司机例会上介绍产品。

    当时100多个司机在场,只有20来个人有智能手机。

    2012年9月,“滴滴”APP上线,当时已经有500个司机安装了这APP,但是上线使用的只有16个司机。

    第二天,还灭了一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