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零六章:朱仪是个大忠臣(2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如何驱使之呢?

    收回目光,朱祁镇笑了笑,轻轻的拍了拍钱皇后的手,道。

    “一切听皇后的。”

    只这一句,别的没有多说。

    这些烦心事,有他担着便可,钱皇后已经替他付出的够多了,倒也不必说出来,让她徒增担忧。

    …………

    一直到出了殿外,距离宫门不远的地方,孟俊才算是松了口气,望着朱仪的目光,充满了敬服之意。

    要知道,刚刚太上皇的那股气势,换了别人,早就被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但是,眼前这位小公爷,不仅没有丝毫的惊慌,而且,能够鞭辟入里,循循善诱,将太上皇安抚下来。

    更重要的是,还顺手替他解了围,保住了他在太上皇面前的形象,这番人物,自然要尽力结交一番。

    拱手抱拳,孟指挥使开口道。

    “多谢小公爷今日相助,若是没有小公爷,太上皇盛怒之下,孟某只怕真的要带着禁军,跟那舒良打上一场了。”

    “但如此一来,皇上必然借机发难,兄弟的这个禁军统领来的不易,这份情,兄弟承了,日后小公爷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兄弟必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见此状况,朱仪眼中闪过一抹笑意,但是面上却不动神色,回礼道。

    “世兄这是说的什么话,想当年,孟家也是勋贵中响当当的人物,孟世伯还在时,你我两家也曾好好往来,只不过后来朝廷事忙,便疏远了些,可到底都是同气连枝,何必如此生分?”

    说起来,孟家其实也是燕王府的老班底,资历上是极深的。

    孟俊的祖父孟善,原为燕山中卫千户,跟随太宗皇帝靖难,屡立战功,固守城池,凭借数千人马,力拒建文皇帝派来的十倍之军,为靖难大军争取了时间。

    太宗皇帝登基之后,封保定侯,成为仅次于几大公府的显赫世家。

    只不过,这位孟老爷子虽然骁勇善战,但是,生出了个不争气的儿子,在他死之后,嫡长子孟瑛,也就是孟俊的父亲袭爵,而其他的儿子,也被送到了军中打拼。

    其中有一个,羡慕这位老爷子的功劳,想要效仿,于是,密谋拥立赵王朱高燧为太子,事发之后,连累了整个孟家被夺爵下狱。

    要不是念在孟老爷子浴血沙场的功劳,孟家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但即便最后没有太过严惩。

    可到底,孟家的爵位被削,世袭铁券被销毁,孟瑛被发配戍边,直到宣德年间,先皇念及孟家的功劳,才放还内地,给了个永清左卫指挥使的差事做。

    但是,孟家早已经从钟鸣鼎食的侯爵之家,变成了一个戴罪立功的普通武将之家。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孟俊和朱仪的处境是相似的,都是想要竭尽全力,重复门楣。

    但是,孟俊心里清楚,无论是骑射功夫,还是心性智谋,他都不算是上上之选,唯一有点优势的,就是当过太上皇的勋卫,足够忠心。

    所以,孟俊才说,他这个南宫统领来的不易。

    至少,自从他当上了这个南宫统领之后,之前许多已经不再来往的勋贵之家,便又想起了‘旧交情’。

    从和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孟俊在宫门口的犹豫,不是没有道理的。

    拱了拱手,孟俊道。

    “既然如此,那兄弟我就不客气了,以后若是登你成国公府的门,还望小公爷,莫要嫌弃。”

    “岂会如此?”

    朱仪回了一礼,亦是笑道。

    “孟兄放心,成国公府敞开大门,随时欢迎孟兄大驾光临!”

    于是,短短的时间内,二人便成了至交好友一般,并肩朝宫外走去。

    宫门口,舒良站在外头,有一搭没一搭的跟胡濙聊着。

    结果,没聊两句,他就发现,这位老大人,开始打瞌睡。

    得,四下望了望,舒良立刻发现了不少暗中的目光,看来,这位大宗伯,还是珍惜羽翼。

    这种大庭广众之下,不愿和他这个内宦,有什么太深的交情。

    也罢,舒公公也没想着,谁人都能对他笑脸相迎,更何况,是胡濙这等身份的人,肯跟他结交,是他的福分,不肯,那也无妨。

    双手交叠在身前,舒公公眯着眼睛微微笑着,也不再说话,静静的等着事情的最终结果。

    不多时,朱仪从里头走了出来,先是对着胡濙拱了拱手,随即,转过身,对着舒良道。

    “舒公公,太上皇有旨,已命孟指挥使前去将一应人等缉拿,要不了多久,就会将人送出来,交给舒公公。”

    “不知,这样的结果,公公可满意?”

    说这番话时,朱仪的口气平静,但是,话语当中,隐隐却带着一丝挑衅。

    见此状况,舒良的眼神微眯,脸上的笑容愈发浓厚,不过,却莫名的让人感到一阵发寒。

    只见这位东厂提督太监一脸的皮笑肉不笑,道。

    “小公爷果然是太上皇的心腹之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