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2章 内循环(2 / 3)  1991从芯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真地听着,当儿子说完后,他并没有立刻出声,而是想了几分钟后才慎重地道:“小山,这种涉及到产业和地方,以及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多个部门的经济行为……还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

    “我虽然没搞经济,但在院里呆久了,也总算有些了解。产业链本质上是由经济和市场规律形成的……这样由国家进行调控……本质上是逆市场规律的。再加上牵扯到的利益方足够多,恐怕……”苏星河院士摇了摇头:“难!别的不说,光过路费就够呛。”

    “是啊……但是,如果不趁着国内市场兴起的这一波契机来完成布局,今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苏远山说着从旁边抽出一个空白笔记本上,用笔在上面迅速地画了个国内地图。

    “现在国内几大成规模的产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譬如半导体和电子产品,譬如汽车工业,轻工业机械加工,服装鞋帽和日用产品等等……其中以电子产品最为复杂和庞大,也最受成本影响——因为它的底子就是当初我们从东南亚接过来的。”

    苏星河点头:“是的,现在又有向东南亚转移的倾向了,是不是?”

    “嗯,准确地说,是终端组装领域有倾向,毕竟技术含量不高。但那也是解决大量就业人口的产业……除此之外还有服装鞋袜这些也是,没有技术含量,拼的就是谁的劳动力更廉价。”

    “咱们国内的廉价到动力有吗?当然有。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不得不留在家乡的劳动力,如果能够让他们进厂,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而且……爸,你觉得,我们发展得这么快,其他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就真一点也不眼红么?”

    “嗯?”苏星河微微一怔。

    苏远山笑了起来,随即眉头深深皱起,沉默几秒后轻声道:“你知道的,我从来不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会放任我们崛起——因此在未来,我们最值得依仗的,其实还是国内市场。”

    “那可是十四亿人口的市场啊……爸!现在人均gdp超过我们的所有国家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我们多啊!”

    “所以,凭什么,我们还要以外贸型经济为基础?而不把目光放在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培养上?实现经济的内循环?我们是一个经济体没错,但我们是一个十四亿人口的、正在蒸蒸日上的经济体啊!”

    苏远山深深地吸了口气:“甚至,在我们事实上完成了东亚的经济和产业一体化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带西方玩,把他们隔离在我们主导的产品和市场之外!然后凭借我们的产业链优势,完成对东南亚,对南亚,对中东,对非洲的一路清扫!”

    苏星河院士听着儿子的豪言壮语,整个人怔了好几秒才回过神来。半响后,他哈哈一笑,一巴掌排在苏远山的肩膀上:“好小子!这么大的口气——上头是什么意见?”

    说到这,苏远山便瞬间有些偃气了。

    “上面……有点拿不准。”

    “……”

    “不过没关系,还是有知音的!”苏远山眯着眼,缓缓呼气:“我多找几个朋友说一说。”

    ……

    于是接下来的一周,苏远山便一直呆在首都,游说在各个部门和领导之间。以至于甚至某些领导还打趣他说,就没见过他这样,不为自己的企业,也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满地奔跑的人。

    领导的这句话,无疑是给苏远山的这次上京的行为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这是一心为公,而不是为私。

    但正如苏星河院士说的那样,这件事,毕竟还是太大,牵扯的关系太广,不是发一纸文件就能解决的——它甚至还牵扯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心,甚至还会因此而牵扯到更深远的国际贸易的影响……

    兹事体大,不得不慎重。

    因此,苏远山也就不奢望一周内就拿着准信回家。

    反正他该做的已经做了,甚至还全面阐述了目前全国性房价上涨背后隐藏的危机……可以说,他已经问心无愧。

    ……

    ……

    时间飞逝,转眼日历便翻过了2010,来到了2011年。

    在度过忙碌的春节后,也意味着远芯二十周年的生日逐渐临近了。

    按照远芯几个部门的规划和通力合作,这次周年庆的预算一高再高,最后从八位数直接突破了九位数……

    当然,这些钱,有很大部分是“返”给了远芯最早的支持者的。

    而除了周年庆当天的庆典活动之外,最让苏远山上心的,还是远芯第一次大面积的对外公开参观活动。

    按照段勇平的话说就是,这是一次把远芯的领导层,全面推向世界,推向互联网的契机。

    ……

    三月十五日。

    远芯大门。

    一辆大巴缓缓驶来,在门口停稳后,一群老外在三名远芯员工带领下走向大门。

    “哇喔!朋友们,这就是远芯的大门。”

    人群中,一个三十左右的白人男子手里拿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