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16章 梁汉晋全面战争(二)(1 / 2)  门阀风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林大将军进入万寿城,满目疮痍,一片凋零景象。

    看着满城的伤疤,不禁感慨,就在这时一名小校飞奔而来:

    “禀报大将军,发现关雄尸身,请问如何处置?”

    “暂且好生保管,容我想想。”

    林崇阳与关雄对峙十几年,发生过无数次交锋,按理说他们之间应该仇深似海才对,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最后林崇阳竟然下令厚葬关雄,唯独没给他立碑。

    立碑立传,听起来事情不大,可是面对杀戮无数的敌军大将,这事儿性质就变了,林崇阳作为先锋官,也没有这个权力。

    如若皇帝没有御驾亲征,那倒也罢了,将在外,先斩后奏的事儿多了,也不见皇帝发飙。可现在皇帝就在果州,你不问问皇帝,那可就太不懂事了。

    此时皇帝正打算离开果州,继续向南进发,跟上先锋部队的步伐,但暂时还是被一些事牵住,尚未开拔。身边不时传来唐溯与诸位参将之间的讨论之声,他们正紧锣密鼓布置下一步入川计划。

    梁军穷,穷得叮当响,走水路是不可能了,只能硬着头皮走旱路。可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入川的过程一定万分艰险,而战前布置,就更需要小心缜密。

    当赵策听说林崇阳厚葬关雄,他心中略有疑惑,可是想了想之后,他并没有责备林崇阳,反而送来六个字:忠义将军关雄。

    见到皇帝回书,林崇阳一阵感慨,命人把这六个字刻在墓碑上,给关雄定坟。

    皇帝陛下轻描淡写六个字,竟然起到不可估量的奇妙后果,当关雄的坟被安排妥当,竟然有许多逃到山里的汉军出来投降,他们都是关雄旧部,他们说,梁朝皇帝既然能封我们的大帅为忠义将军的谥号,可见他心胸宽广,我等愿意为这样的明君效力。

    关雄大喜,皇帝更喜,简直是喜从天来。

    赵策喜道:“平白增加了两万多正规军,岂能不喜。川军士兵的战斗力,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

    岳廷被唐琪当头一棒给打蒙了,一时间不敢继续向洛阳靠近,可他也并不打算退兵,因为身后四十万大军正源源不断地赶来。

    唐琪命令唐渊,大迂回作战,绕到后方,截击晋朝援军。

    唐渊带领本部人马十万,在京畿道以南,荆北道以北的广大区域,来回穿插,十日,分割包围歼灭敌军十余万。

    岳廷见招拆招,反包围唐渊,四十万人与十万人的平原大战打响。

    担心唐渊兵少不敌,唐琪命令唐氏门阀家将王天鹏、甄修为、甄泰兰、史宵通、史宵鹤(女)

    带兵五万驰援,想给唐渊打开一道口子,撤出包围圈。

    结果因为这五人战斗经验不足,反而被岳廷反包围,女将军史宵鹤作战过于勇猛,未能识破敌军阵法,反被擒获。

    当岳廷得知所俘获之人是女子时,不但没为难她,反而对史宵鹤道:“巾帼不让须眉,值得敬佩。但是我很奇怪,你们梁朝的男人都哪去了?为何要让女子带兵?”020 

    史宵鹤道:“谁说女子不如男。”

    岳廷哈哈大笑。

    南晋不愧为礼仪之邦,哪怕是战争,作为大将岳廷也不玩下三滥的手段,只是把史宵鹤关在囚笼之中,从不虐待,更不侮辱。

    谁说南晋无人才,岳廷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老皇帝司马衷的信心,凭借南晋的庞大国力,他突然变得豪情万丈,来到金陵城北,要登台为渡江水师擂鼓助威。

    老皇帝年近九旬,还要亲自登台擂鼓,可把将士们感动得不行,一些泪腺浅薄之人,甚至为此泪奔。

    十八声炮响,十八万水师齐头并进,向江北而去。

    淮南王曹圣亲自督军,曹定国、曹定邦分兵左右两路,曹豹迂回,十一万虎贲军,在长江北岸与晋军大开大合癫狂大战。

    都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反观虎贲军将帅,各个都是久经战阵饱经战争洗礼的老将老帅,那曹圣指挥部队镇定自若,如同老叟戏顽童,十一万虎贲军对抗十八万晋军毫无压力。

    梁朝虎贲军向来以装备精良闻名于世,而且许多部队都是南征北战的老底子,一些不出名的校官,随便提拔,都是经验丰富的中郎将。

    反观南晋,七十年不打大仗,军内腐败严重,虽然装备精良,士兵作战也算拼命,可惜经验太少,被人玩得团团转,通讯不利、战法凌乱,没头苍蝇似的东奔西跑,最后都被虎贲军消灭在长江沿岸。

    八九万战死,六七万逃回江南,其余不知跑哪里去了,或许是当了逃兵藏匿起来,或许是掉进江中沉尸江底。

    这一仗仅仅打了七天就结束了。

    司马衷刚刚燃起的一丝豪情,立刻被浇灭,垂头丧气回到朝堂,命令剩余部队死守沿岸,绝不出击了。另外加紧速度招兵买马,全国的马匹都被收录,就连骡子和驴也不放过,老兵预备役、新兵,源源不断涌入京城,老皇帝可算有些放心了。

    “呜呼,短短几十日,便召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