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选一千功勋土兵去粤北”
李东阳对于张小公爷的这个奇思妙想感到很奇怪,让他们去粤北做什么
“最早去的是土司,土司们现在归附了。”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望着李东阳,轻声道“后来去的是头人们,回来后就卖力平叛了”
这么一说,顿时李东阳、毛锐、王轼三人恍然
“欲使其归心,当予其所望。”
边上的妙安小姐姐低着头,不断的在记录着。
“以武慑其心、以利足其欲,以律束其行,再以前程牵之”
却见张小公爷眨巴着那双丹凤桃花,请笑着道“怎能不予心服”
这玩意儿其实说白了一文不值,就是带着这些个黔州土鳖们去粤北瞧瞧。
一则当他们领略黔州之外的繁华,了解这黔州之外的大明天地更广阔
二则让他们见识见识那数万国防军,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告诉他们跟帝国得瑟鸡儿都打断你的。
第三么,则是明确的告诉他们一个事实
帝国从来不亏待任何人,回来后好好剿匪、立功勋。
然后全部编入国防军内,战绩优异、功勋卓著者可推荐往京师帝国军官学院就读。
读完出来那也得是个尉官,到时候可就银粮不缺、光宗耀祖,跳出这黔州大山了啊
李东阳听得这话不由得一拍大腿,那心道果然好手段啊
这手段一上去哪怕是那些人是土司头人们的心腹,可还愿意继续呆在这里屈居人下么
即便是他肯,也得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想罢
光明大道给他们铺就,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即便是他们不肯走,家里人也会推着他们走啊
尤其是一千余人去走了一圈回来,这事儿还能瞒得住么
“回来后,再让他们开会予义士军中宣讲此事”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望着毛锐,轻声道“您觉着,下面的土兵们将会如何”
会如何那必须下死力气打仗啊
毛锐想想自己的嘴皮子都哆嗦,有这前程、再有这去过的一千多人宣讲。
那些土兵们不心动才是见鬼了,到时候恐怕嗷嗷叫着找仗打啊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张小公爷轻声吟诵着这段话,李东阳听得这话不由得脸色“蹭”的一红。
这是出自于管子牧民,但孔圣人对于这位敬仲观感参半。
即曾在论语八佾篇里面,说“管仲之器小哉”。
又说他“焉得俭”、“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但在此同时又很推崇敬仲公,比如在论语宪问篇里则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这是说,齐国扛把子齐桓召春秋时各路帮派开大会皆不用武力杀伐,这都是靠管仲的本事呐
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而且是大仁德啊
在论语宪问篇又说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这则是说,管仲帮着桓公称霸天下,大家不必总是打仗死人世人受他恩惠不少。
如果不是管仲,咱们恐怕得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蛮夷了。
这样的牛批大佬岂能因为煞笔青年的评断,就跑小山沟里自我挂批而不是做一番大事业
简单说老孔就是佩服管仲的本事,承认管仲老牛批了
但同时又诟病管仲,觉着他不重礼仪、太豪遮、器量小。
这导致的是身为儒家弟子的老李这票后世子孙们,对于管仲的学说并不看重。
但张小公爷的这番做法,再结合之管子牧民里的话却实实在在的打脸了。
“这次去要精选些许秦地灾民出身的、盗匪出身的陪同”
毛锐听得这话不住的点头,这主要是告诉这些土兵们俺们如今都混的牛批了呐
你们也有机会,到时候好好立功要啥有啥
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好处、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力量,又真真切切的听得这些人的边鼓。
再给他们回来黔州给自己的同袍们讲上一番,那特么咋还能不买死力气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