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四章余庆阳心软(3 / 3)  大国工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至于能不能拿到地,余庆阳一点都不担心,大不了就是放出一点华禹置业的股份。

    并不能生搬硬套。

    再说,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不是我们自己的公司能够吃下的!

    模板支护管理标准。

    他们的经验,更多是来自于书本,来

    自于他们国家对工程的法律上。

    为了一个标准,这些平均年龄在六十岁的专家们,吵的脸红脖子粗。

    后面还有更加细致复杂的,涉及到工程施工每一个分部分项的管理标准。

    他投资的几个项目,也都非常有前景,不担心拿不到贷款。

    说白了,余庆阳在工地上待的时间太长了,习惯了工地上的那种生活节奏。

    研讨会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互联泡沫后,银行更加青睐有前景的实业项目。

    德国,英国的标准是很先进,可是有些并不符合国情。

    只要有本事拿到地,那就稳赚不赔。

    余庆阳也不担心汇丰银行不贷款给他,因为贷款拿地这是地产商最长用的融资手段。

    会场里气氛非常热烈,大家分成好几个小组,分开讨论。

    让他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签字,四处开会,他是真不习惯。

    英国,德国施工管理是很先进,可是两个国家又有多少工程?

    工地精细化管理研讨会还在进行中。

    到时候,我亲自担任旅游路项目的项目经理!”余庆阳笑着说道。

    可是,这么大的工程,还从来没有干过。

    这一点,余庆阳已经取得了厅里的同意。

    原材料出入库管理标准。

    现在,一线城市拿地,已经不是能不能赚钱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拿到地。

    钢筋绑扎管理标准。

    但是,成立项目管理公司,以甲方的身份去参与工程管理,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脚手架搭设管理标准。

    可是,一旦插手多了,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他作为集团公司老总,去插手华禹第一,第二建设集团公司和淮海工程总公司的施工管理工作,自然没有问题。

    同样也是为自己直接插手工程施工管理创造条件。

    而中国的专家则不一样,在场的这些专家,谁要是没干过三四十个工程,都不好意思来参加这个研讨会。

    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完全可以放出去一部分,换取相应的政治资源。

    混凝土浇筑,砌体砌筑等等分项管理标准。

    工地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管理标准。

    所以,亚特伍德·马库斯,霍尔·福特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

    现在世界经济出现疲软,银行,尤其是国外银行,有大量资金,急于寻找投资项目。

    房地产在升温,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别说担任这么大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了,就连在这样的工程里担任技术员的经历都没有过。

    没办法,现行的国家标准不完善,好多都是地方性法规。

    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一线城市已经掀起了地产开发热潮。

    薛琴对于余庆阳要在一线城市拿地是举双手赞成的。

    习惯是一个可怕的东西。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一旦投资,再想入股,就不是现在的价格了。

    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分到他们身上,他们亲自参与施工的工程又能有多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