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章 军港内与迎接(3 / 5)  小市民的奋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甚至于显得有些空落▲不时可以看到两从成排三人成队的穿着深蓝色海军大衣的警备舰队地水兵,提醒着人们这里是一座纯粹的海军城市,这里的一切都是因海军而存在。即便是这里普通的市民,他们的家人同样大都在为海军工作。

    葫芦岛海军造船厂位于人工筑成的港口西侧,这座拥有十六座船台和六座船坞的造船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造船厂,其规模仅次于中华船业集团刚刚投资建设的长兴岛造船厂。这个海军造船厂是西北唯一地造船厂,北海警备舰队地现有的军舰制造及改造都是在这个船厂进行,葫芦岛船厂地正在建设的04-0号船坞同时还是将成为全中国能够容纳两艘于“祖国号”同级的大型舰船入坞维护、保养的船坞,而这三座大型船坞实际上是为未来的制造大型主力舰作准备。

    尽管葫芦岛海军造船厂从建成投入使用以来都未曾接受民间或国外的商船定单,但是来自警备舰队的军舰定单。已经足够让这座新建的船成为目前中国最繁忙的船厂之一,为了赶进度造船厂内的数千名工人排成三班,日夜不停的赶班加点的建造着警备舰队定购的军舰。

    造船厂自建的第一型军角北海警备舰队现在的主力军舰八艘先后建成的“定海”级驱逐舰,这一种新锐的“大型”驱逐舰,这种九百吨级的驱逐舰自服役起就成为渤哄和黄海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迫切需要反潜舰只的英国人在“定海号”级驱逐舰服役之后,曾一度消租借这种新锐的性能优异的驱逐舰用于商船护航,不过被警备舰队司令沈鸿烈断然拒绝,警备舰队只有这么几艘军舰,租借?沈鸿烈自己都想从外国租借军舰。

    03号船坞是海军造船厂建成的第一座大型船坞。和船厂其它的船台、船坞一样船坞建于一座掩蔽式建筑物之中∩钢筋混凝土和型钢’棉瓦等建成的掩蔽所长约300米,宽约95米。这座由后世的工程公司设计的船坞按照其设计规格。可以并列容纳建造两艘4万吨级商船。这座03号船坞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容纳“祖国号”进坞维护的大型船坞。

    从海警学校离开之后,司马在沈鸿烈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这座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封闭式船坞,尽管船坞四周大量的窗户使得自然光线可以照入船坞内,但是数千盏照光灯仍然把埯面照得***通明,而电焊的弧光在船坞内闪耀着,气铆枪的声音和刺耳的电钻声混杂在一起,让未戴护耳的司马一行觉得心里难受,上千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在紧张的工作着。

    并没有任何人理睬这些或穿着将官军装或穿便服的来访者,包括司马在内都需要腥逍∷低的给那些忙碌的工人让路,此时官职和沈鸿烈等人的肩章上的四棱将星在这里并没有任何影响力。在船厂之中技术人员和工人才是这里的主角,至于这些人只是一些“碍事”地访客罢了。

    司马一眼就认出在船坞中躺着的十二条正在建造中的驱逐舰,他们就是北海警备舰队的第一种远洋驱逐舰“镇海级”。

    鉴于警备舰队需要真正地大型驱逐舰,而为了弥补海军舰船部的设计压力,所以“镇海级”驱逐角按照司马提供的部分基本图纸制造的。他的原型是二战时美军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实际上司马提供的图纸是船体部分详细施工图纸,而负责舰船设计制造地海军舰船部则是在基础上为其加装武器。

    “镇海级”的和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差异并不大,排水量同样为200吨,主炮是五座单管仿维克斯式55倍30毫米节。两座五联装的533鱼雷发射管,十余座小口径机关炮加上四座深弹投放器。两座在引进自己美国西屋公司技术的基础上研的蒸汽轮机的功率尽管不及弗莱彻级驱逐舰动力,但是仍然可以让“镇海级”达到34节的惊人的高航速。

    “明年这十二艘镇海级就能加入警备舰队了,然后咱们还要造至少八艘巡洋舰。到那时咱们警备舰队也不至于只有两艘光秃秃的战列舰!等以后咱们还要造更大更强军舰。”

    看着这些同时开工地驱逐舰,司马面带着喜色的对身边的沈鸿烈说道。看着这些驱逐舰,司马好像看到了中国海军地未来。

    之所以选择以弗莱彻级驱逐舰为原型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其是二战美国研制最成功、制造数量最多的一型驱逐舰。在制造过程中它采用了预制件生产线技术进行生产,在船厂的总装船坞和船台上进行总装,数以千计的铆工、焊工只需要不分昼夜轮班工作,将预制生产出的船只部件铆焊在一起,只需要几个甚至于更短地时间。

    尽管他们的建造速度可以用神话来形容,但是它的性能却丝毫没有降底,其性能远优级于其它国家同级驱逐舰,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才会选择这种性能优异被称为应急产品的军舰,作为北海警备舰队的主力驱逐舰。至于原本不足千吨的定海级驱逐舰,则只是过渡产品而已。

    “它们根本就是奇迹,谁能想到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用这种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制造出这样的战舰。”

    沈鸿烈双目放光地看着船坞内地这十二艘驱逐舰,自从他们动工的三个月以来,沈鸿烈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来到这里,即便是在美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