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三十二章 戛然而止的南境之战(二合一)(2 / 3)  带着地球去封神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官召唤,就是要召唤一位重量级文官,替他坐镇南禺城,镇守南禺郡。

    既然拿下了南禺郡,乾元就没想过要把它交给朝廷,至于将来以何种名义经营南禺郡,那还需要他跟新帝博弈一番。

    乾元不急。

    虽然南禺城是南境中枢之地,但乾元并未有将秦王府搬迁到此的打算。

    一则秦王府以及六司衙门刚在招摇城落定,不宜频繁转移,劳民伤财不说,还容易动摇民心,殊为不智。

    二则招摇城是乾元的“龙兴之地”,不管招摇城以前的地位如何,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该是封地中枢的不二选择。

    乾元不想让南禺郡世家产生什么别的想法。

    抵达南禺城之后,乾元忙着接见世家代表,反而将南禺郡政务交给萧何料理,将军务暂时交给薛仁贵打理。

    西南兵团第一师团,也将肩负起镇守南禺郡的重担。

    …………

    就在乾元在南禺城忙碌时,楚王乾恪也没闲着。

    除了留下少量军队镇守昆吾城,余下的部队全数被楚王派往前线,跟昆吾军汇合,一同抵御朝廷大军。

    昆仑派也派出弟子协助,以示两家之合作诚意。

    有了第四军团第一、第二师团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原本快要扛不住的昆吾军,又奇迹般地坚守下来。

    反而是原本来势汹汹的朝廷大军,突然变得顾忌起来。

    南境大战风云变幻,原本形势对朝廷大好,却不想,一转眼却变成这幅局面,让城卫军跟第三军团都变得很被动。

    尤其是城卫军。

    当初,城卫军统领公孙龙选择投效新帝乾慎,并不是对新帝有多忠诚,那不过是判断形势之后的一次正常站队。

    公孙龙很清楚,他能在新朝屹立不倒,甚至地位比之前更高,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依仗他手中的城卫军。

    这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此,在投效新帝之后,公孙龙对城卫军的掌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让新帝根本插不进手来。

    新朝刚立,新帝正是要依仗城卫军的时候,自然不好对公孙龙发作,君臣之间委实已经在暗中博弈、较量过。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龙又岂会在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前提下,把城卫军卷入一场注定要死伤惨重的大战中去?

    在第四军团北上的第一时间,城卫军就停下了进击的步伐,给朝廷的说法是,大军劳顿,需要临时休整。

    把在神都的新帝气得七窍生烟,偏又奈何不得。

    第三军团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战天对此战的看法倒是跟公孙龙出奇的一致,同样不愿把生力军卷入到一场残酷的内战中去。

    在这种情况下,新帝还能有什么作为?

    就算他有千般不愿意,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铁青着脸,下令城卫军跟第三军团撤离,虎头蛇尾地结束这一次大战。

    此战过后,新帝在朝廷的威信受损已是不可避免了。

    唯一安慰的,估计就是西南兵团趁势占领了南禺郡,没有让楚王势力进一步做大。

    如果,这也算安慰的话。

    …………

    到了九月底,南境各处硝烟基本消散。

    参与其中的各路大军,投降的投降,撤退的撤退,整编的整编,休整的休整,都在默默舔舐伤口。

    战争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这一场南境之战,将帝国七股势力中的五股卷入其中,不可谓不浩大。

    先说魏王。

    这一回完全是在打酱油,除了摆摆架势就没做任何实质性的表示,当然也没有任何损失就是,还换来乾元的军火贸易承诺。

    算是小赢一把。

    再说昆仑派。

    虽然丢了昆吾郡,但总算为宗门保留了火种,在东大陆重新立足,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楚王势力范围内活动。

    相比太虚宗,这结局已经算是好的了。

    据小道消息,这次昆仑派在跟楚王谈判时,根本就没提太虚宗的安置问题,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根本不希望楚王势力范围之内有第二个宗门,提前剪除了宗门竞争的隐患。

    总之,这让太虚宗很受伤。

    最后还是楚王可怜,让太虚宗一干残余门人在昆吾郡鹿蹄府境内的鹿蹄山修行,总算是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但是以鹿蹄山的条件,跟昆吾石自然是没法比的。

    再就是楚王了。

    在贾诩再三谋划之下,楚王虽然丢了南禺郡,但换来可以直接威胁中州兼且富庶非凡的昆吾郡;虽然折损了第三师团,却兼并了数倍于此的昆吾军。

    从纸面上看,楚王的实力是不减反增。

    而且这次成功在朝廷嘴里虎口夺食,虽然做的并不如何磊落,但至少其赫赫凶名算是在帝国传开了。

    据悉,楚王已经准备将楚王府迁至昆吾城,毫不掩饰其对神都的野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