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老谋深算曹操率众谢罪(下)(3 / 4)  关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备良策?”

    荀攸想了想,反问曹丕。

    “公子可曾做过甚么?”

    曹丕知荀攸机智过人,足智多谋,深为曹操倚重,因此,只好据实相告。

    “未曾。”

    “为何?”

    “诸般举措,皆觉不妥。”

    “如何不妥?”

    “若暗杀,刘备本在袁绍处,袁绍无需此举。天下欲暗杀刘备者,童叟皆知,怎能瞒过关羽?若离间,刘备刚为我所破而投袁绍,怎会结我图袁?”

    荀攸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还让刘备明白了我知其下落,并推想出关羽已在我处。若其遣人密召,关羽必去。”

    “正是。我苦思无计,故来求先生,乞盼指点迷津。”

    荀攸看曹丕神色诚恳,才应承下来。

    “待我思之。”

    曹丕静待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荀攸开了口。

    “公子,可否以张飞遣人联络之名,诱杀刘备?”

    曹丕听了荀攸之计,颇为不解。

    “为何是张飞联络?”

    “欲诛刘备者,天下无他人。如此,刘备既知是我图之,亦不疑关羽现在我处。”

    曹丕闻言大喜。

    “先生果然高明!”

    “公子过奖。”

    “先生,我还有一不情之请。”

    “请讲。”

    “此事,父亲不知,当更好办。”

    荀攸听了,点了点头。

    “公子平日低调,虑事颇为周详啊!”

    “先生过奖!告辞!”

    “公子慢走!”

    荀攸盯着曹丕背影,沉思着。

    “此人极善伪装,非寻常之辈呀!”

    曹操神色忧郁,在独自沉思。

    荀攸进来了。

    曹操率众谢罪,不仅挽回了关羽,更令曹营文武无人敢在明里暗里作梗。但他心里明白,关羽仍未归心。于是,便召荀攸问计。见荀攸来,曹操喜形于色,急忙看座。

    待荀攸坐了,曹操便开了口。

    “我厚待云长,无以复加,然难令其归心。公达可有良策服之?”

    荀攸听曹操推心置腹,诚心问计,也直言不讳。

    “常言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故难言服人之良策。”

    曹操一听,沉默了。

    “丞相,关羽乃天下难得义士,非比常人。若欲关羽归心,不可重小惠而轻大义也!”

    曹操一听,不觉气恼。

    “甚么?我允其三约,我应请退军,我厚赐重赏,我严己宽彼,我率众谢罪,哪一样不是大义?”

    荀攸笑了笑。

    “丞相,关羽胸怀天下,不重己利。丞相所言,皆非关羽所重,如何令他归心?”

    曹操恍然大悟,立即起身相谢。

    “我曾挖空心思,却终不得其要,故难令其归心。幸得公达指教!幸甚!幸甚!”

    刘备神色兴奋急切,随着简雍疾行在街上。

    “三弟所遣之人在何处?”

    “在前面客栈。”

    简雍指着前方答。

    刘备没停步,两眼却兴奋地望着前方。但刘备走着走着,却突然停下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疑色。

    “皇叔,怎么啦?”

    简雍见刘备突然不走了,甚为困惑。

    此时,刘备脸上的疑色却更重了。

    “依三弟秉性,既知我在此,必亲自来投,何需遣人?”

    简雍听了,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此当是陷阱?”

    刘备点了点头。

    二人又转身往回走。

    丽日蓝天,和风轻拂。

    曹操与关羽登上山顶,坐在巨石上极目远眺。

    曹操神色兴奋,看着山下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兴大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此时,不知公有何感念?”

    关羽也心旷神怡。听曹操问,笑了笑。

    “我可没有丞相的雅兴。我只看到山外有山。”

    曹操听了,大加赞赏。

    “好哇!公已名震天下,仍虚怀若谷,必成大器呀!”

    关羽听了,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甚大器呀?当初,我兄弟三人盟誓:协力同心,扶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然我庸庸碌碌至今,上不能报国,下不能安民。问心有愧呀!”

    曹操听了,却更来了精神。

    “噢?你兄弟三人之志,竟与我不谋而合呀!可惜呀!可惜我没赶上!不然,便是四兄弟,而不止三兄弟了!”

    关羽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一脸疑惑。

    “丞相与我兄弟同志?”

    曹操神色庄重起来。

    “方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祸连年,国家凋敝,民不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