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战日军使用的地雷、手雷、火焰喷射器简介(2 / 3)  抗战烽火之单兵突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1938-1945

    全长:207.4mm

    直径:45.0mm

    全弹重量:530.0g

    装药量:tnt炸药30.0g

    延迟时间:4秒+碰炸

    威力半径:3m

    投射方式:手掷

    九八式白磷纵火手榴弹

    步兵手掷专用纵火手榴弹,纵火剂为白磷,采用惯性/延迟发火引信

    九九式手榴弹

    此型手榴弹主要用于枪上掷弹器发射,重量较轻,无论手掷还是用枪上掷弹器发射,射程都比97式手榴弹远

    99式手榴弹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全长:—

    直径:—

    全弹重量:300.0g

    装药量:混合炸药58.0g

    延迟时间:3.5-4.5秒

    密集杀伤威力半径:6米

    投射方式:手掷,枪上掷弹器发射

    九九式混合燃料纵火瓶

    这种燃烧瓶是日军步兵常用的反战车肉搏武器,装瞬发碰炸引信,投掷时不需要点火,很隐蔽,解除保险后,燃烧瓶撞上目标就会起火,这种燃烧瓶在偌门坎战斗中开始大量使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曾摧毁过极多装甲目标。这种燃烧瓶没有正规制式名称,由于是在1939年偌门坎战场上开始大规模使用,所以有个非正式称呼为99式燃烧瓶

    九九式磁性反战车手榴弹

    上面有4块强力磁铁,能吸附在坦克上,这种反战车爆弹除了手掷外,还可以多个爆雷吸附在一起埋设,充当反坦克地雷,此外日军士兵也经常用长杆子挑着这种爆雷去炸战车履带,更有惊人战术,派遣受过特殊训练的士兵,钻入前进中的对方坦克底部,将此爆雷贴在敌人坦克车底部,可以炸毁二战时期任何型号的坦克

    99式磁性反战车手榴弹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厚度:38.0mm

    直径:120.0mm

    全弹重量:1250.0g

    装药量:tnt炸药680.0g

    延迟时间:4秒

    穿甲威力:1发击穿20mm高强度合金装甲板,2发重叠击穿30mm高强度合金装甲板

    投射方式:手掷,埋设,步兵近战贴放

    一式氰酸手榴弹

    高度威胁型武器,携带时有专门的保护套,碰碎,毒性很大,人员在杀害范围中心如无特别防护只要暴露2秒时间就会中毒,立即就失去意识,5分钟内就会彻底死亡,但无持续毒性,一般染毒地点10分钟以后毒云就散去,这种手雷对工事内的敌军威胁极大,此外日军捕获坦克时也会使用这种手雷,这种手雷中装的氰酸毒剂普通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无法防护,不过这种毒手雷对使用者也有很大危险,万一携带时意外碰碎,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使用或携带这种手雷的日军士兵,必需经过严格培训

    1式氰酸手榴弹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弹体全长:100.mm

    弹体直径:89.0mm

    弹体重量:550.0g

    氰酸液量:270.0g

    稳定剂量:9.0g

    威力半径:5m

    投射方式:手掷

    一式发烟手榴弹

    步兵手掷专用烟雾弹,有纵火效果,发烟剂为白磷

    1式发烟手榴弹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弹体全长:84.0mm

    弹体直径:66.0mm

    重量:350.0g

    发烟剂量:187.0g

    起爆药量:1.0g

    无风烟雾覆盖半径:—

    投射方式:手掷

    特制纵火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资料不详

    三式反战车手榴弹

    这是种聚能破甲反坦克手榴弹,靠尾部的细绳保持飞行中稳定,确保头部先接触目标,采用瞬发碰炸引信,步兵投掷时用手抓住弹尾细绳甩投,不过这个反坦克手榴弹并不合适在狭窄空间中使用,通常日军只在野外设伏或冲出阵地进行反击时才使用这种反坦克破甲手榴弹

    3式反战车手榴弹资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弹体长度:173.0mm

    最大直径:100.0mm

    全弹重量:1270.0g

    装药量:混合炸药690.0g

    引信:碰炸

    穿甲威力:>70mm装甲板

    投射方式:手掷

    四式陶制手榴弹

    战争末期,因原料紧张而生产的应急国民手榴弹,数量巨大,在硫磺岛战役与冲绳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