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万字神力(1 / 2)  伏藏师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田梦的语气十分怪异,集合了钦佩、惋惜、惊诧、颓唐等等各种复杂意味,令林轩十分不解。热门

    “谢谢。”他转身看着田梦。

    田梦低头,两颗泪珠从眼角滑落,跌在皮靴尖上。

    “怎么了?”林轩扶住田梦的肩膀。

    “没事,我只是有点累了。而且,一想到是悬空站在两大板块交汇处,总是有点心惊胆寒的。”田梦强笑。

    “是啊,是啊……”林轩也长叹了一声。

    庞大,人类渺小,以如此渺小的力量去这个庞然大物,实在是太吃力了。只不过,一代一代人前仆后继地努力,向着这一目标前进。可以预想的是,随着人类智慧的不断提升,这一目标一定会实现,而且科幻文本与电影中的“征战、”一定会实现。

    “恭喜你,林轩,你一个人的智慧就能抵得过51地区一个中型核心实验室的集体智慧。通过汗牛充栋的纸面资料推理出来的结果,等同于你刚刚这几句话的分量。”田梦由衷地赞叹。

    林轩一笑,但那笑容来得快也去得快,之后脸上便没有任何喜色。

    在他的推论中,他和堂娜的逃生山洞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由两部分山体横向贴近、分离而产生。

    造成这种动态分合的主因,就是两部分山体分属于不同**板块。板块起伏,则山洞开阖,形成了稍纵即逝的逃生机会。 [8oo]

    山洞是事件的表象,**板块漂移是事件的内因。当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足够庞大、渊博、精深、灵动的时候,才能将一系列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归拢到一起来,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

    板块漂移是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是公认的构造体系。

    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地表**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六大板块的划分、**漂移学说的奠基人是魏格纳,他是位天博士,而非地质学家。他在《海陆的起源》一书中这样叙述——“**漂移的想法是著者于191o年最初得到的。有一次,我在阅读地图时,曾被大西洋两岸的相似性所吸引,。1911 年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从一个论文集中看到了这样的话:根据古生物的证据,巴西与非洲间曾经有过陆地相连结。这段文字记载促使我在大地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的范围内研究,并得出重要而肯定的结论。”

    1912年魏格纳首次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美洲、欧洲、非洲、格陵兰的拼合**漂移假说发端于**几何形状的可匹配性。而后,魏格纳从地质学、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对它进行了大量卓越的论证,从而使其确定为地质学中的一个科学假说。

    &nb世纪6o年代,古地磁的研究成果强有力地支持了漂移假说,全地质学者都承认这一学说,并据此建立了板块构造学说。

    这些理论性的专著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收藏于各国的图书馆、资料室中,但大部分人却只看到片面的东西,热爱理论的只看科学理论,喜爱探险的只爱地理结构,无法将理论与现实地结合起来。

    林轩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跳出普通人的惯性思维,以璀璨、灵光闪耀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擅于抓住深处的亮点。

    他甚至想到:“如果能揭开板块倾轧的关键点,就能真正了解轴心是怎样运转的。人类一直想要进入内部去,两大板块中间的悬空区正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当然,这是后话,具体细节还要经过海量的计算与论证。

    “如果山洞、大万字是分属于两大板块的,则神山的一切神秘之处就能迎刃而解了。”林轩喃喃地说。

    这种大发现对于大雪山、藏区、朝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林轩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两大板块交汇之地总是存在着很多超出物理学、生物学范畴的极端现象。在这里进行研究探索,只要犯下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能导致整队人踏上绝路。

    “希望你是对的,希望……的是光明的。”田梦也喃喃地低语。

    几乎在同时,两人抬头仰望。

    在近处望那大万字,给人以迎头而来的压迫感,仿佛那交叉的一横一竖变成了一件致命的武器,不由分说劈面杀来,骇得人只能抬起双臂护住头顶。

    “藏文经书上没说错,大万字的存在,果然等同于天界之上的金刚猛扑,罗汉烈杀。”林轩低声说。

    “金刚”一词来源于梵文,汉语音译为伐折罗、伐阇罗,藏语音译为多杰。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是因陀罗的武器名称,名叫金刚,即是闪电,在北欧变成了妙尔尼尔。相传因陀罗与阿战斗时,猛力击打阿头部,碎裂的闪电成为钻石,因此钻石也被称为金刚。
最新网址:wap.ibiquxs.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