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驻地自耕自食,亦农亦兵,可想官兵的头儿们也跟着“倒霉”。说实话,别看常万科是水师营的头儿,一年所得,相对来说,实在少得可怜,现在好不容易逮着王保仔这只“大肥羊”,岂能杀了了事,若不是有方剑明等人在场,只怕他要与王保仔称兄道弟起来。
王保仔一归降,方剑明便解开了那三个汉子的穴道,三人对方剑明的武功佩服透顶,光是方剑明一个就让他们几无还手之力,看着这群前来打倭寇的武林人士,他们那里还有异心。他们跟着王保仔,也不过是为了发财而已。
不说众官兵如何整理战船,单说经过这一场大闹,方剑明等人也觉累了,各自回舱休息,方剑明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这期间并没有发生什么事,吃了一些东西后,他来到船头,便见白依怡,纪芙蓉两个正围着雷海与王保仔问有关火绳枪的事情,看雷海与王保仔有说有笑的,他不禁感到希罕。昨日,一个是官,一个是贼,一夜之间,竟然如此要好,这年头,当真什么事都会发生。
忽然,一股酒味飘来,他心头一奇,暗道:“什么人竟敢在战船上喝酒?”回过头去,只见马河手里拿着一个酒壶,面色有些微红的路过,见了方剑明,马河淡淡的道:“原来是方少侠。”
方剑明道:“马大哥,你……”
马河道:“你想不想喝酒?”
方剑明道:“这……”
马河道:“放心罢,船上都是自家兄弟,他们都知道我有这个毛病。”
方剑明早就觉得这人有些“不寻常”,闻言笑道:“马大哥既然诚心邀请,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当下,两人来到马河的房间,战船中的房间当然不会大,但也绝不致于容不下一张桌子,马河将房门关上,取出两个杯子,方剑明还是第一次见过这种杯子,道:“马大哥,这杯子好像不是我们中原的。”
马河道:“不错,这是西洋人的玩意。”
方剑明心头更加起疑,他怎么会有西洋人的玩意?就拿昨日来说,他居然一眼看出王保仔手中的火器叫做火绳枪,这也是一件非常令人奇怪的事。
见方剑明一脸狐疑,马河笑道:“我有一个叔叔,当年下过西洋,这两个杯子是他送给我的。”
方剑明听了,道了一声“哦”,便没有追问下去。
马河给他倒了一杯酒,道:“喝这种酒须要这种杯子,否则味道就不对了。”
先前,方剑明只是轻轻的闻到了酒味,现在美酒就在眼前,发觉这酒竟是自己从来没有喝过的。
“这是葡萄酒,你喝喝看。”马河道。
方剑明拿起杯子,微微尝了一口,只觉有点苦涩,又有点辣,过后又有些甜,最后便是香醇浓郁,令人回味无穷,心头一喜,道:“在下还是第一次喝过这等好酒。”
马河举起杯子,突然显得豪兴大发,道:“方少侠,我敬你一杯。”
方剑明忙举杯道:“不敢,不敢。”
两人喝干了杯中酒,马河陡然大兴起来,念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大笑声中,又给自己与方剑明倒了一杯,道:“方少侠,我好久没有这么痛快过了,来,咱们再干一杯。”
方剑明从他的笑声中听出了某些东西,见他没有要说的意思,便没有问,两人喝了一杯后,方剑明便问他有关海贼与倭寇的事,在方剑明的心中,倭寇就是在沿海打家劫舍的扶桑人,对于海贼,却不怎么清楚。
马河喝了些酒,话也多了,便把他所知的有关倭寇与海贼的事说了。前面说过,明朝早期的倭寇大多是扶桑人,这些人中,既有渔民、农民,也有商人、武士和浪人,或是在本国活不下去,或是在本国吃了败仗,或是想发大财,他们就武装起来,对明朝,高丽沿海一带的居民烧杀抢掠,不单如此,他们还在海上劫掠海上商船,有时遇到遇到官兵,就诈称入贡。虽然这个时候的倭寇还不至于成为明朝的严重祸患,却也令人头疼。如此一来,明王朝便把“海禁”当成了防备倭寇的一大政策,不许民间船只下海,也就是不让民间下海做生意,你想沿海的老百姓靠海吃海,不让他们下海,等于是杜绝了海民的正常谋生之路。于是,有那么一些人,不瞒朝廷的禁海令,偷偷的下海经商,用今天的话说,也可以叫做海商,明朝廷视他们“反民”,称为海贼,或者海寇,盗寇等等。
中国海贼,由来已久,早在东晋末年,一个叫孙恩和一个叫卢循的,曾领导海上起义,旗下有近百万的大军,纵横东海,南海,算是中原海贼之祖。拿元末来说,就在浙江与江苏,有个叫做方国珍的,绰号“海精”,横行海上,抢劫粮运,势力极强,后来归顺了朱元璋,死后,朱元璋还为他亲自设祭。朱元璋开了这么一个先例,王保仔虽然被视为海贼,但能被朝廷招降也不是没有道理之事。这个时期的海贼还不太怎么势大,到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几个震惊中外的大海贼,也就是王直,徐海等人,身皆海商海贼两职,亦商亦盗,势力最强横的时候,向朝廷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