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规则胁迫(2 / 3)  2001传媒教父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呵。”楚安笑了,“这可比央视大太多了。影响的是整个行业,是你、我这些人的饭碗,甚至可以影响华夏电视剧创作的方向。”

    众人,“……”

    从脚底板凉到天灵盖儿。

    怎么让楚安说的这么吓人呢?

    “不至于吧?”

    楚安一笑,“还真至于。”

    突然问陆鸣泽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那如果我告诉你,你和罗伯·鲍曼之间的差距,更多的是规则差异而不是才华差距,你相信吗?”

    陆鸣泽突然愣住,脸色有些涨红。他很想相信楚安说的是真的,这句夸奖太受用了。但是……

    陆鸣泽摇头,“我永远也拍不出《X档案》那种极致感官的氛围。”

    实话实说,陆鸣泽的镜头感和营造氛围的能力,就是从模仿罗伯·鲍曼那来的。

    所以他自己最清楚,有些东西学不来。

    楚安哈哈大笑,给出了相反的答案,“你可以的!至少在我看来,你不缺少罗伯·鲍曼的天赋。但你没有他的创作环境,以及规则胁迫。”

    陆鸣泽,“???”

    楚安解释道:“美剧是把周播规则发挥到极致的产物。”

    “他们的分级制度,以及发行方自审核的模式,注定了资本要追求最小投入,创造最大利益的运营模式。周播剧是最符合这一商业逻辑的创作方式。”

    “原来如此。”马兰适时回应,“照小楚这么说,周播剧是由观众来决定剧集寿命的,所以必须节奏紧凑高潮迭起。说白了,制造一个困境,马上就要给出反馈,观众看得过瘾才会继续看下去,拍戏才有钱赚。他们等不到下周或者更长的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小楚一定要改第十集末段的原因吧?”

    楚安无声点头,继续给陆鸣泽解释。

    “在这样的规则下诞生的导演、编剧、后期剪辑、演员等等,这条流水线上所有的岗位,都要围绕这一规则才能生存!”

    “也就是说,罗伯.鲍曼也好,其他名导也罢,人家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在那个环境中厮杀出来,在规则胁迫下养成的本能反应,而不是靠天赋碾压你。”

    看着陆鸣泽:“给你拍几年周播剧,再给你一群专门赶节奏创造荷尔蒙爆点的团队,你拍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比罗伯·鲍曼差多少!”

    最后,楚安抛出了一个让陆导自信心都有点爆棚的结论,“你所谓那些好看的,无法超越的,比国内强的美剧,并不是因为导演比你有才华,演员比你的演员有演技。”

    “难道你认为他们就比咱们更聪明?比咱们更有才华,更有文化底蕴?”

    “怎么可能?是规则决定了它必须好看!”

    说的陆导喘着粗气,脸色涨红,他还是第一次听人从这个角度解读美剧。

    他觉得他行了,拍几年周播剧,然后干翻美剧。

    那边童萌一拍大白腿,恍然大悟,“我就说为啥大老美拍的东西那么好看,原来不是他们比咱演的好,不是他们导演就厉害,而是规则优势!?”

    结果楚安一点没给萌姐留面子,“错!!”

    “他们确实演的好,导演也确实很厉害,甚至创作团队都确实牛B!”

    见陆鸣泽一脑门子“十万个为什么”,好像在说,你刚刚不说他们人不牛B,是制度优势吗?怎什又变了!?

    楚安马上笑道,“你能看到的,是幸存者偏差。”

    “是经过层层筛选,市场检验杀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那特么当然好!”

    “不好的,你也看不到啊!”

    这就像一个人,看过不少精品美剧,就觉得人家的制作水平就比国内高,美剧的平均水平都是这个样子的。

    那怎么可能呢?

    多少一二集就太监的烂片,多少拍一季就没影儿的中庸之作,又有多少拍完连播出机会都没有的无名之辈?那些是观众看不到的真相。

    美剧其实和国产剧一样,一年上万,甚至几万集的拍摄量,最终被追捧的赢家可能就那么几十集上百集。

    要是把这百来集当成是美剧的全部,那就有点不理智了。

    同样的道理,每年能流向国外的国产剧集也就那么一两部,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也被外人当成是华夏剧集的标尺。

    那就代表华夏电视剧的整体水平了?

    不过是判断谬误罢了。

    至于规则优势……

    周播剧就比日播剧的规则更好?

    楚安微笑着看向三人,“如果我说,周播剧和日播剧在规则上没有任何优劣之分,你们信吗?”

    “而这才是孙老要驻组的真正原因。”

    “人家就是制定规则的,而我们打破了规则。”

    大伙儿想说不信,但又怕被打脸,楚安看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太一样。

    ……

    。

    Ps:我是不太想把这些思考性的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