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客,也有限得很。这些人的名籍,田产在何处,很容易厘清,排除掉这桩嫌疑之后,石越的嫌疑就洗去了一半。
另外,还有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找到石珍手中伪造的印信,只要证实是伪造的,那么案子虽然未破,但石越亦可以立时由嫌疑人变成受害者——至少皇帝在心理上,会倾向于相信石越。从政治上来说,这就完全足够了。
这些印信流落在各州县的官员手中,但都远在广西,调过来核对已经来不及了,而蔡确又指望不上——蔡确接过这桩案子后,似乎心事重重,他简单的询问过沈起、王焘之后,就发文给桂州苏缄,“耐心”的等待那边移来石珍和涉案文书档案,他的心思,也许是放到了官制改革之上,也许是另有隐情。总之他有充分的理由暂时不去搭理此案,别人也拿他无可奈何。李丁文相信,不管这个构陷是怎么来的,沈起手中于情于理,也会保留着这些伪造的印信,除非他傻得愿意自己去扛全部的责任。
他找到田烈武,让他去寻来东京最负盛名的几个小偷,于是沈起被软禁的驿馆,多了几个梁上君子进进出出——四月二十八日清晨,旧曹门附近铁塔之上,表面上神定气静的李丁文,静静地听着最后一个“神偷”的汇报,以前的几人,都已报告说他们一无所获。
“先生,那个人的行李非常的简单,并没有先生要的文书,翻遍了整个房间。”偷儿撇撇嘴,无可奈何。他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谁,但是从“田头”的语气来分析,显然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李丁文“嗯”了一声,掩饰不住失望之色。
“不过,我怕万一漏了,误了先生的大事,便将那个人藏得紧的几份文书全部带了出来,不知道先生要不要?”偷儿一面说,一面将一个布包递给李丁文。当然,他顺便还带走了沈起的一些银两,还有几张交子,不过这些就没有必要禀报了。
李丁文不置可否的拆开包裹,小心检查这些文书——大部分倒是信件。他一封封的检阅,大都看了一眼,便即扔掉。忽然,一封书信上面的署名吸引了他的注意,那个署名只是一个符号,更像是画押——乃是一个圈圈上画了长长的一竖。李丁文见过类似的画押,那是前宰相王安石的笔法——这个笔迹略像王安石,但似乎更近于在刻意的模仿。他连忙张开信来,从头到尾细细看过,顿时大喜过望!
※※※
注一:交趾海战是倒叙,读者勿以时间为怪。
附录:******************熙宁八年官制改革之辅枢部分简介(三)
******************体例:凡属官,只列稍主要之官职;凡属司,亦只列主要属司。各寺监所隶场坊局甚繁,皆不详列。
##########太常寺##########[太常管礼乐、郊庙、社稷等祭祀之事。卿总其政令,少卿辅之,丞为之贰;主簿掌稽簿书;博士掌诸礼仪式、撰定谥文等;协律郎掌礼乐指挥;太祝掌颂读;郊社局掌四方郊庙;太乐局类宋制教坊,专管训练音乐;祭器所则管祭祀器物。庙祀局掌太庙及相关。唐宋制本属之下的太医院,改属翰林学士院。]卿,一人,正四品上;少卿,一人,从四品上。
属官:丞二人,从七品上;主簿二人,正八品下,博士二到四人,从七品下;太祝四人,从八品下;奉礼郎二人,从八品上;协律郎二人,正九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
属司:郊社局: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太乐局: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乐正六人,从九品下。
祭器所: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庙祀局: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宗正寺##########[宗正掌皇族事务。撤大宗正司,宗正卿、少卿专用赵姓。另于西京设西外宗正寺,于南京设南外宗正寺。]卿,一人,正四品上;少卿,一人,从四品上;属官:丞二人,从七品上;主簿二人,正八品下;录事二人,从九品上。
属司:玉牒所:修玉牒官一人,正八品上;知图谱官一人,从八品上;知宗子表疏一人,从八品下;##########光禄寺##########[光禄掌朝会、祭祀、宾宴等膳食之务。宋制下属司分得过细,今总之,一为供应之太官署,二为管理调配之物料属。]卿一人,从四品上;少卿一人,正五品上。
属官:丞一人,正八品上;主簿一人,从八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属司:太官署: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物料署: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卫尉寺##########[详见军事体系]##########太仆寺##########[太仆掌车辂、马政之令。宋制下属机构亦多,并改三属司。典牧管管驯养之法;车府管车驾配给;牧养掌孽牧之事。]卿一人,从四品上;少卿一人,正五品上。
属官:丞一人,正八品上;主簿一人,从八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属司:典牧署:令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