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曦继位登基越来越近了。
他愈来愈努力的学习政务,只是那么复杂,难能几个月内就做得出色。之前皇上又以为自己还在壮年,只要求他读书作文,很少教他政事。
应曦也有几分吃力,只是幸而楚英一直伴着,他面上渐渐露出阴郁疲累之色,却从未发过脾气。只是皇上之前因为皇后一事真相,怒极攻心伤了心肺,政事繁重又不肯放下,身子日渐变差,勉强靠珍贵药材吊着,只怕连三四个月都撑不住。
而应亿安也更多的不在宫内,京中传出他浪荡混迹的谣言,恐怕是为了让皇上安心的烟雾弹。
十二月初的一席圣旨,更是震惊了朝纲。皇上委任护国夫人颐宁秋为监国,入宫协理政务,并立太子应曦为储君。皇上若驾崩,太子应曦继位后三年由颐宁辅佐政务。
盛朝几百年监国一职常在两代帝王交替中有过重要作用,这就是权力稍小一点的摄政王,一般都是由皇上信任的皇亲国戚担任,大多都是应氏人,少数也有皇后或太后兼职的。但头一回有外姓人氏做监国,这岂不是要将颐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说好听的就是颐家如今手握半壁江山,说不好听的……做完监国,这江山也容不下颐家了。
皇上之所以选择颐家,恐怕也是这传闻中情谊颇深的两人之间的牵绊。几位王爷早已分封,皇上在经历了皇后一事后,还能选择信任护国夫人,也能看出当年之情了。而护国夫人,恐怕也是带着自己的身家,为了曾经爱过男人的江山,冒险赌一把。
啧啧,楚英倒觉得这决定虽然必定会引起朝纲震动,京中各个氏族转向,但也算是合情合理。
可应曦却对这个决定反应的决烈。他一心是认为护国夫人颐宁秋便是父皇对皇后不关心的原因,而如今这个女人不但毁了他心目中最恩爱的皇上皇后,还要来掌控应氏江山。他这想法虽然太中二了点,但倒也像是应曦这个少年郎会有的极端想法。
虽然心中万千不满,但应曦暂时并未和教他处理国事的颐宁秋发生冲突,他表面上一直在查皇后一事。皇上如今病重卧榻,无人管他,楚英不愿与他一同四处查事,自然也不知道应曦是否仍然针对应亿安。
这一日下午,应曦去了上书房,楚英起的晚了些便没有跟着去。今日到了腊八,应曦千叮咛万嘱咐的说要做顿热闹的饭菜,说着要一定要临月过来。楚英决定今日亲自下厨,没了应亿安这个专业厨子做主手她有点慌,幸好还有些小厨房的下人给她打下手。
这会儿,她刚洗净了腊八粥要用的豆米,那头就听着说惜颖宫有人送东西来了。
楚英想也没想随手拿了毛巾擦手就出去,急急忙忙跑出去,只看着眼熟的几个小太监站在宫门口,手里拎着好多东西,看到楚英脸上笑出一朵花来:“哎,楚公公!”
“殿下没来?”她本不是个有小女儿心思的人,这话说出口,她自己都有点后悔。
“没来,殿下又出去了,有急事走的快。不过还是嘱咐我们送东西过来,说是腊八节要吃点好的才行。这里头是湘南上好的果木烤的腊肉,之前殿下馋这个,托人运来的。里头还有些糟鱼甜米酒,可都是湘南那边农家做给自己吃的,虽然比不得宫内吃食细致,却都是好东西。”那小太监笑道:“可今儿殿下不在,楚公公也调走了,否则咱们可以尝尝您的手艺了。”
楚英笑了笑,心里却是一暖,她伸手接过东西,那小太监靠近低头,轻声道:“殿下嘱咐说,如今小心行事才是上策,莫要让皇上抓住了把柄。还有就是……殿下说正月前就回来了。”
回来了。这就代表他能找到合适的办法与楚英出宫了吧。
她点头,接过东西,嘱咐着让那几个小太监吃些好的。腊八各宫里娘娘送给应曦的东西堆得极高,如今太后守孝期间,皇上病重,腊八过得简约,京中各大氏族不许进宫面圣走通。今年过年的腊月又加上连绵几日的雪,看起来尤为惨淡。
楚英拎着那些应亿安送来的东西回到厨房,打开木盒,包裹腊肉的油纸包里还夹着纸条,上面是几日前就干掉的墨迹:“腊肉味醇厚,干火烤后洗净切片,你不喜萝卜,便用烟笋与辣椒混炒,少油大火,味道不错。若是能跟你一起吃就好了。”
她捏着那纸条,忍不住笑起来。这算是食谱还算是情书呢。
打开米酒的罐封,浓香四溢,酸甜清冽,酒味不重。想来是还记得她几年前喝醉的事情,选了酵期短甜味重的酒。明明就是应亿安喜甜味,几年似乎楚英也被同化了。
窗外飘零小雪与静谧的宫院,厨房内炉火劈啪作响温暖热闹,她用白瓷小勺搅匀,清透酒软糯米,尝一口,是宫苑里属于楚英和应亿安的家常味道。
她正要说着要别人准备些东西做米酒圆子羹,就听着有人急急忙忙的跑来,说是应曦要楚英过去。
“去哪儿?”她披上披风,皱了皱眉头。
“内务府。”
“内务府?!殿下去内务府做了什么?”
“哎哟楚公公您就别问了,这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