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章一百二十一章 天威难测何须测(2 / 4)  大汉光武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说罢,又忽然意识到自己如此说话,有点儿损害帝王之威。随即,迅速板起脸,大声补充,“就像这天下,不知道多少人恨不得朕立刻就死。朕不跟他们计较,也计较不过来。朕所作的事情,寻常凡夫俗子,又怎么可能看懂?!”

    ‘凡夫俗子,看不懂,但知道挨饿受冻的滋味!’刘秀低着头偷偷腹诽,脸上的表情却毕恭毕敬。

    “你刚才说,进入太学之后才吃饱饭。难道你从前在家之时,总是挨饿么?”王莽的心思,远非常人所能揣摩。忽然又把话头绕回了,揪住刘秀先前不小心留下的窟窿紧紧不放。

    “这……”刘秀的额头上,瞬间就涌出了几滴汗珠。迟疑半晌,终于还是决定继续实话实说,“圣上容禀,学生家里人丁颇多,但土地却只有百十来亩。风调雨顺之年,自然衣食无忧。遇到干旱、冰雹或者洪涝,就会饿肚子。而官府的税吏,却只管征收税赋,不问灾年还是荒年。所以,所以族中长辈,只能选择细水长流。以期待能多存一些粮食,随时支应官差!”

    “可恶!”王莽用力一拍桌案,震得书简乱滚,“朕,朕早就下过圣旨,荒年酌情减免税赋。朕,朕的大新律里,也写得清清楚楚。来人,给朕去查,南阳的大尹是谁?替朕传口谕给五司,立刻将其革职查办!”(注1)

    “是!”当值的太监答应一声,转身便走,不给任何人留劝阻的机会。

    刘秀被王莽的果断给吓了一大跳,赶紧又拱起手,小心翼翼地补充,“启禀陛下,大尹,大尹公务繁忙,恐怕未必管得了如此仔细。也许是……”

    “朕不管是谁,既然大尹受命牧民一方,朕就拿他是问!”王莽狠狠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补充,“怪不得呢,朕去替洛阳百姓拜祭上天,居然灾民不肯领情,反倒跟逆贼串通起来想要谋害朕。原来是有人不听朕的旨意,在下面胡作非为。这种臣子,朕留他何用。晚革掉一天,就不知道多少百姓遭其所害!”

    “学生,学生代南阳百姓,拜谢陛下!”刘秀无奈,只好拱手向王莽致谢,心中对因为自己一句话就丢了官职的南阳大尹,好生同情。

    “你不用谢朕,是朕失察,养了一群害民之贼!”王莽用力摇头,随即又长长地叹气,“一群鼠目寸光的东西,朕给了他们如此高的俸禄,他们居然还不知道珍惜。既然如此,朕就让他们把吃下去的,全都给朕吐出来!”

    刘秀见他余怒未消,不敢再接茬。垂下头,心中悄悄嘀咕,“看样子,他倒是个心怀百姓的明君。按理说,不该弄出一大堆敲骨吸髓的政令来才对?怎么说的和做的,完全都不一样?今天听我只是说了一句,税赋不问灾年荒年都照收不误,他就革了南阳大尹的职。照这种尺度,天下各郡大尹,恐怕全都满门抄斩,都没有一个冤枉!”

    正愣愣地想着,耳畔又传来了王莽的声音。很低沉,隐隐还带着几分孤寂,“一个个在朕面前,都忠肝义胆,忧国忧民。到了地方上,就如狼似虎。到头来,百姓却把他们做的恶事,全算在了朕的头上。朕这个皇帝,当得也真无趣!”

    刘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继续低着头三缄其口。

    周围的太监和侍卫们,也不敢火上浇油,一个闭上嘴巴,再度做起了泥塑木雕。

    御书房内的气氛,立刻变得无比压抑。窗外的寒风呼啸声,瞬间也变得大了起来。“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仿佛无数孤魂野鬼在哀嚎。而御案旁边的水晶琉璃灯,则亮得扎眼。灯罩内的烛火上下跳动,就像一颗颗正午的太阳。

    在烛火照射下,王莽身背后的舆图,反射出了一层层金光。金光与烛火相互叠加,又从背后将王莽的身体照得更亮,宛若一尊正在显灵的神明。

    低头看了一眼紧张不安的刘秀和装聋作哑的侍卫、太监,“神明”一般的王莽,再度缓缓开口,“朕之所以力行恢复古制,就是因为汉制过于粗疏。只可惜世人目光短浅,总是觉得朕多事,宁愿守着千疮百孔的汉制等死,也不愿意跟朕一道铲除积弊。”

    “昔日商鞅变法,也阻力重重。但商君之后,秦国的实力,却一跃成为六国之首。”刘秀被灯光晃得头晕眼花,不敢再沉默下去,躬下身体,试探着安慰。

    王莽好像瞬间就找到了知音,满意地连连点头。“嗯,你说得对,昔日商鞅变法,也一样受到了百官质疑。商君有秦王支持,朕却根本不需要秦王!”

    “陛下圣明!”侍卫和太监们,再度全都活了过来,齐齐开口称颂。

    王莽的脸色,由失落迅速转为喜悦,摆摆手,叹息着道:“圣明不圣明,自然有后世史家评说。你们现在说,却为时过早。来人,给刘文叔赐座,赐茶!”

    “学生谢陛下厚恩!”刘秀被王莽瞬息万变的态度,弄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赶紧跪倒于地,小心翼翼地叩首。

    王莽却笑了笑,非常和蔼地说道:“你平身吧!心里尊敬朕,不叩拜又怎样?肚子里恨不得朕立刻死,每天磕一百个头也不见得丝毫忠诚!”

    刘秀接不上话,讪笑着起身落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