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忌反而最少因此,脸上没有半分犹豫的就接话道:“因人而异罢了人的资质总是有些差别的,有些人看看史书,听听外面的世情故事,就没有看不破的道理而有些人,苦读半辈子,不也看不透吗?”说着,她就淡然一笑:“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个道理,您慢慢的参详”
这话音一落,靖安侯险些笑出来这苦读半辈子仍然看不透的人,是说谁呢?在座的几个人中,也只有楚源是苦读了半辈子的人吧如果说,这句话还算含蓄,那这最后一句‘您慢慢参详’可就直白多了就差没说,你笨,你迂,你看不透能怪的了谁?
楚源嘴上的胡子不由的翘了翘,半辈子顺风顺水了,没这么被人噎过要恼吧,对方占着君的名分不恼吧,这又被一个小辈说到脸上,如何能咽的下好半天才道:“公主资质自不是老臣能质疑的只刚才听公主说起了治国之策倒也精妙难得这良策与良臣,真是说的好!就不知道公主有何良策?而在公主眼里,何样的的臣子才称得上是良臣?”
林雨桐瞬间就坐直了,“这些朝堂大事,本不该我一个小小的女子在这里枉议”
永康帝看了楚源一眼,就摆摆手:“无妨!无妨!在这里坐着的,认真算起来,都是一家人嘛咱们关起门来说话,有什么说不得?朕赦你枉议之罪”
靖安侯心里暗笑,你前面都说了这么一堆了,这会子才想起是枉议啊!这不是成心气人嘛!
林雨桐朝四爷看了一眼,见四爷微微颔首,眼里带着鼓励之意,瞬间,脊背就挺的更加的笔直起来“在我看来,治国的良策,只两个字!”
楚源嘴角就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还请公主不吝赐教”
林雨桐却没看楚源,而是看向永康帝:“我说的两个字,就是——养民!养民即国策,国策即养民凡是能叫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政策,就都是好政策”
这话一出口,永康帝先是笑笑,随即脸上的神色就越发的郑重起来了养民之策,从古之帝王到如今,除非昏聩的君主,哪个没有重视过?可将养民之策,定位国策的,还真没有
可这国策,听起来简单,更是老生常谈的话,可再一琢磨,只觉得意味悠长
这话不仅没错,而是用最简朴的话,说了最深刻的道理
林雨桐此时却看向了楚源:“至于说何为良臣,在我看来,社稷倚重之臣,不在门第,不在党群,而在实绩爱于民,勤于政,治下无饿死的百姓,这便称得上是良臣”
不在门第,不在党群这话可就是在对楚源开炮了
谁不知道楚源在朝这么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再加上他这个人护短,这个护短,不光是对家里人,对这些同乡,同科,下属,等等,只要依托在他的门下之人,他都护短因而,在提拔官吏的时候,难免就有些偏颇如今,这门第也高了,跟他有关联的人都称出自楚门这么些年下来,即便不想结党结群,也已经成了以他为首的党群了
这话一下子就戳到了楚源的痛楚,在皇上面前,戳破了这层窗户纸,叫楚源的面上一下子就不好看起来了
雅间里马上就静了下来谁都没有说话
可这正是谁都不说话,才叫人觉得心肝都颤了起来
外面街上的锣声更加清晰的传进来,正是府衙在告知京城的百姓,疏通排水沟的事看来这是昨夜一场大雨惹出来的祸事
四爷却朝一边的来福招招手,来福缩着肩膀走了过来,四爷就道:“问问这店里,都有什么吃的?眼看都晌午饭了……”
金云顺听了一耳朵,赶紧接茬道:“对!肚子都饿了,父皇可要尝尝外面的东西?”好歹打破如今的尴尬僵局才好
永康帝脸上看不出喜怒,被太子这么一提醒,才好像走神了刚清醒过来一样,朝外面看了一眼,“都到了午时了吗?今儿这日子过得可真快!不在外面吃了!在外面吃,家里的人该担心了回吧!回吧!”说着,就微微揉了揉太阳穴,他自己都分辨不出这到底是装出来的头疼呢,还是真有点头疼
林雨桐看了一眼,心道:看着皇上最近没少跟林芳华在一块混,要不然,这药不会渗透的这么快,只怕如今已经有一点头晕眼花脑仁疼了
其他人还当皇上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就赶紧知机的站起来
永康帝则摆摆手,不叫其他人送,“不用这么兴师动众,你们继续玩你们的”
恭送永康帝离开,楚源就拱拱手,一声不吭的甩袖离开了
靖安侯笑道:“二位这可是把咱们的大丞相给得罪了”
四爷就给靖安侯倒了一杯茶去,问道:“依您看,他接下来会做什么?”
靖安侯看了四爷一眼,“你这小子,没憋着好心眼啊!”他嘴上笑骂,但面上却郑重起来,“与其让皇上动手,就不如他自己先动手自己砍了自己的臂膀,这也算是断尾求生了”
断尾求生?
四爷看了林雨桐一眼,林雨桐就道:“我明儿进宫”
这次,尾巴得断,头也不能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